重庆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也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的命运。农民工是很能吃苦、贡献很大的产业大军。他们为城市建设付出了汗水和心血,却长期享受不到城市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权益……今天已到拆除“户籍”围墙之时了!——薄熙来
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我市已推出的户籍制度改革,也是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一大“撒手锏”……今年年底转户将超300万人,今后4年进入常态化,每年转户50万人……农村人口大幅减少,农村即便是同样的产出,也可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至少多5个百分点。——黄奇帆
《决定》摘要
积极稳妥地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等转户进城500万人,户籍城镇化率达到50%,加快缩小城乡差别。以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其新生代为主体,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形成科学有序的转户常态机制,形成转户人口30%到主城、30%到区县城、40%到乡镇的分布。
我市为何提出500万人进城?城镇化率50%意味着什么?农民工转户如何操作?7月26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市发改委副主任徐强和市户改办相关人士。
为何提出500万人进城?
形成合理的人口比例
“我市3000余万人中,目前城镇人口约1000万。”徐强打个比方,重庆人口就像一个大挑子,一头是1000万城里人,一头是2000万农村人,一头轻一头重,贫富悬殊,城乡发展不平衡,与重庆直辖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市发改委统计,去年8月我市启动户籍改革以来,已有220万人转户进城。下一步,还要转户280万人,实现500万人转户进城的目标。
为何提出500万人转户进城?徐强说,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法数学题,是经过充分论证后提出的,最终形成合理的人口比例。到时,重庆农业人口减少500万人,非农人口就增加500万人。一减一加,看似简单,实际上实现了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的基本平衡,对重庆人口协调发展有积极意义。
城镇化率50%意味什么?
结构变化实现均衡发展
市发改委统计,我市现有城镇人口户籍化率33.3%,比全国城镇化率46.59%明显偏低。而北京市已达到86%,天津、广东都达到了60%。
徐强说,城镇化率低意味着在人口比例中,农村相对贫困人口比重较大。如何让农村富起来?市长黄奇帆说得好,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500万农村人口转户进城后,户籍城镇化率提高到50%,农村人均资源占有率提高,可扭转农村相对贫困。
徐强分析,我们是大城市带大农村,过去,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极不平衡,城口、秀山、巫溪等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滞后;户籍城镇化率50%的目标实现后,城乡结构便会出现历史性变化,农与非农比为1:1,可谓是“城乡两翼齐飞”,均衡发展便有了基本保障。
为何提出3∶3∶4比例?
符合城市梯度发展战略
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提出,转户人口30%到主城,30%到区县城,40%到中心镇。
徐强分析,这一比例的提出,是基于产业发展、城市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所作出的科学决策,符合重庆城市“梯度发展战略”。
什么是梯度发展?就是在“一圈两翼”发展中,按照大中小三级发展的构想,让主城成为特大城市,区县城成为大中型城市,中心镇成为区域规模城镇,实现特大城市带动大城市、大城市辐射中小城市、区域城镇辐射偏远城镇发展,做到人流、物流的科学合理配置。
换言之,转户以后,不管是黔东南还是渝东北地区的转户人群,根据梯度发展规划,既可以到主城创业经商,也可以在当地县城、中心镇实现就业经商。当然,转户人口也要合理分流。比如,转户人口如果都一窝蜂跑到区县城去,那里的城市容量便会受到挑战,也不利于转户人口就业。在合理规划下,30%到主城,30%到区县城,40%就近到中心镇,或开小食店,或卖蔬菜,或进厂上班,多渠道可以实现就业致富。
从总量上看,到2015年总共转户500万,按“334”布局,转到主城、区县城分别是150万人,转到乡镇200万人,与“十二五”规划的人口布局也是吻合的。
如何衡量缩小三个差距?
同工同权缩小贫富差距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8-01/12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