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本考量下,“民工荒”被认为是倒逼产业升级、转型的契机。吕志华也发现,当前并没有适应大龄普通劳动力的岗位,这使得农村劳动力不能完全转移。他认为“企业应该改变用工结构,为年纪大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陈明璋指出,过去台商刚到大陆投资,看中的是大陆劳力成本低,适合劳力密集型产业发展,但这种状况已经改变很多。面对最低工资提高带来的成本负担加重,台商首先应该将本业技术升级,用先进机器来替代人工。
翟燕立也认为,政府、企业、农民工要看到人口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变化。政府要调整行为,实现全国劳动力供求信息共享和有效的沟通,在全局平衡劳动力;要增加劳动力技能培训,改变现有的应试教育方式;企业要从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思路转变,通过薪资、工作条件吸引人,还要考虑机器代替人的技术升级。
中国社科院学者蔡昉认为,“第一次人口红利”时期,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虽然转换了就业结构和就业身份,但其消费模式、社会身份没有转化。在这样的格局下,他们的消费贡献、对社会公共服务以及城市居住设施提出的需求,还没有被充分挖掘。
因此,推进城市化,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以挖掘“第一次人口红利”的潜力。此外,通过发展教育培训,延长劳动人口年龄等方式,在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下,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源泉。这些才是破解“民工荒”的长远之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2-22/12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