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用工荒”不过是中国经济“成长的烦恼”,企业在进行“就地升级”、“异地转移”的过程中,政府可以提供升级指导和转移服务,顺利将产业转至二三线城市。
据中华工商时报2月18报道,“老婆现在生了孩子,我准备年后在长沙找份工作,方便挣钱养家。”湖南省沅陵县的张署红谋划着春节后的打算,之前他在东莞一家电子厂工作,每个月能挣3000元。“我打听了下,熟练工在长沙的厂子,差不多也能拿这么多。”
而和张署红持有相同想法的在外务工人员,却并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由于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在逐渐缩小,考虑到生活成本低以及离家近,“留在本地”成为了他们择业的新选择。而这也让往年春节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出现的“用工荒”,在今年更为明显,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劳动力整体数量的逐年下降,甚至在中西部地区也出现了“用工荒”。
这种由局部性升级为全局性的“用工荒”,其变化的背后正反映出产业转移加速进行的趋势。近几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以及企业的外迁,产业和农民工“同向”双转移的趋势明显加强。有业内专家指出,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条件,吸纳更多人就业,利用就业本地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东部地区要适应这种转变,加快自身转型升级,走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道路。
“用工荒”升级
按照惯例,正月初六过后,回家过年的张署红,此刻应该踏上南下的火车去赶工,而这也预示着新一轮农民工离乡打工潮的来临。但张署红今年却并不着急,相距3个小时的车程,让他把择业的目光投向了长沙。
而郑州的小余本来准备像往年一样,跟老乡节后到广东去找活,但在郑州市职业介绍中心通过富士康郑州厂区普工的面试后,决定留下来。“在外即使每月能多拿 1000元,但几乎不能真正融入那个城市。见识过外面的世界,还是要回家。”据郑州市职业介绍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正月初七中心开门以来,6天以来,已经有3600多人通过了富士康郑州厂区的面试被录用。
像张署红和小余这样的在外打工者,他们的去留也牵引影响着亿万劳动力的流向。
事实上,近两年随着内陆城市经济崛起,许多农民工倾向回乡工作,导致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城市缺工问题愈演愈烈,今年更提早出现民工荒,江苏最大的人才市场每天用工需求量在1万个以上,但每天平均只能成功介绍100人左右。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用工荒’出现了新的特点,不仅东部沿海城市依然存在巨大的用工缺口,甚至在中西部也有这种情况,内陆和沿海地区在用工上已经开始出现了竞争。”社科院工经所企业管理室主任王钦表示。
中国纺织协会有关珠三角总体人力资源的报告指出,今年区内将缺工超过200万人。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日前统计,目前全省有2.12万家企业急需用工56万人,企业缺工主要表现为行业性缺工、结构性缺工和季节性缺工等特征。
“用工荒”的区域升级,这也让今年中西部各省的人事部门多了一项新的任务,那就是积极利用政策,争取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够留在本地。
安徽近日就密集出台一系列措施,留住民工省内就业,不仅在全省启动“春风行动”,送一批岗位下乡,还启动“皖北地区农民工与皖江示范区岗位对接活动”等。
目前,农民工省内就业人数已呈逐年递增态势,与往年比,外出务工人数也罕见出现持平局面。
而重庆在去年12月,就下发了《关于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回引就业的通知》,让回家过年的农民工,节后也别走了,留在重庆工作。“根据重庆打造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的战略规划,到2015年,仅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就需要一线工人40万人。”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建设指挥部在年前发出的《致全市外出务工朋友的慰问信》中,就邀请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能积极投身到本地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建设中来。
中西部对农民工的“截留”,也让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荒”显得更为严峻。为了应对用工短缺,2月9日,上海派出近400辆长途巴士,分别前往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接送农民工返回工作地点;珠三角的港商也派车到贵州接回员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2-18/12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