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衢州市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创业


  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全乡人口5000多人,2004年,农民人均年收入才1600元。大学生村官这一村建设生力军的注入,带动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几年的积累,到2000年,七里乡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763元。村官们在农村的创业过程中与村民们不断深入交流,找到归属感,农村创业结下的成果,让他们产生成就感。七里乡大头村即将“毕业”的村官小夏表示,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市场,以后将以农村为基础,开辟属于自己的事业。

  七里乡有关负责人介绍,七里乡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低下,绝大多数青年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留在各村里的人平均年龄在45周岁以上,文化程度也低。而这些村民的领头人们也多半文化素质较低,年纪较大,思想保守。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山水资源发展当地休闲经济成为七里乡的共识,这样才能整合资源,做长做大产业链,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形成乡域系统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最关键的是需要一批有素质、有理想、有干劲的人充实进来。

  大学生村官的注入让七里乡负责人们看到了希望。但是初到农村的大学生们刚从学校毕业,缺少工作经验,不了解农村情况,加之宗族派系等问题,一些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缺乏信任感,不愿让他们承担重要工作,写写材料,打打杂成为大学生村官们的要职。大学生村官们感觉有劲无处使,实质性的工作很难开展,缺少身份的确认,没有归属感,很压抑。

  七里乡有关负责人分析后认为,让这些大学生村官挑起一摊事干,自主创业是最好的办法。一方面能引导和促进他们真正融入农村和农民群众当中去,把握农民需求,创业富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或许能留下一批信念坚定、注重实干、为民服务的致富带头人和村建设人才。

  一个搭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平台的想法由此而生,决定在大学生村官创业起步阶段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扶和服务。然而,这也并非万事大吉了。

  缺乏创业经验,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做事,大学生村官出现“等项目、靠扶持、要出路”现象;好不容易想到一个点子,做点事,则被其他村干部说成是干私活等等;这些成为他们创业的最大障碍。乡里多次召开大学生村官创业谈心会,并组织参观“白手起家型”企业,听取企业老总的创业心声,激发他们创业的热情以及创业的社会责任感;并召开乡村干部层面的座谈会,倡导乡村两级组织大力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营造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村官们消除了思想上的障碍,动起手来。七里乡找到了种养能人、土专家等向这些刚走出象牙塔的村官们传授有关种植、养殖等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经验,并依托省级农村实用人才试点示范基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法律、市场营销、种养殖技术等知识培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

  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遇到场地不足的问题,七里乡将乡干部的宿舍楼进行改装,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场所。并且免场地租金、免办公设备、免水电费、免宽带费、免广告宣传的“五免服务”,搭建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园”这一个平台,并根据乡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引导他们发展了旅行社、家纺来料加工、农特产品开发、乡村爱情婚介、创业联盟等项目,形成了一整套创业项目网,推动了农业增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针对资金缺少的问题,七里乡将根据入驻创业园的项目大小、实施人数、带动农户增收情况等因素给予大学生村官一定的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在乡财政十分紧张的状况下,优先给予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扶持资金25万元。并规定,创业园这个平台实行“7+x”模式,不仅局限于七里乡,外地的大学生村官和创业人才都可带项目入驻。

  还号召7名大学生村官个人入股20.5万元,以“抱团创业、项目领衔”为创业模式,发挥各自所学专长,解决了创业融资难的问题,降低了个人独立创业的风险,并通过建立企业制度和实现责权明晰,使其各司其责、各显其能,形成了高效率的创业团队。

  大头村党员创业服务队通过成立农家乐联盟,对农家乐经营户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了软硬件水平,并开发了以接待上海中老年游客为主的“托老型”农家乐项目,使这个不足300人口的贫困村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农家乐经营收入达260多万元,2009年村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多元。同时,七里乡组织人事、农口、科技等部门组成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智囊团,提供项目论证、引进、技术培训等一系列服务,为他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让他们轻装上阵,减少创业风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增收 农民群众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休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