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 正文 返回 打印

衢州市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创业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1-04  互联网

  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全乡人口5000多人,2004年,农民人均年收入才1600元。大学生村官这一村建设生力军的注入,带动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几年的积累,到2000年,七里乡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763元。村官们在农村的创业过程中与村民们不断深入交流,找到归属感,农村创业结下的成果,让他们产生成就感。七里乡大头村即将“毕业”的村官小夏表示,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市场,以后将以农村为基础,开辟属于自己的事业。

  七里乡有关负责人介绍,七里乡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低下,绝大多数青年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留在各村里的人平均年龄在45周岁以上,文化程度也低。而这些村民的领头人们也多半文化素质较低,年纪较大,思想保守。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山水资源发展当地休闲经济成为七里乡的共识,这样才能整合资源,做长做大产业链,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形成乡域系统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最关键的是需要一批有素质、有理想、有干劲的人充实进来。

  大学生村官的注入让七里乡负责人们看到了希望。但是初到农村的大学生们刚从学校毕业,缺少工作经验,不了解农村情况,加之宗族派系等问题,一些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缺乏信任感,不愿让他们承担重要工作,写写材料,打打杂成为大学生村官们的要职。大学生村官们感觉有劲无处使,实质性的工作很难开展,缺少身份的确认,没有归属感,很压抑。

  七里乡有关负责人分析后认为,让这些大学生村官挑起一摊事干,自主创业是最好的办法。一方面能引导和促进他们真正融入农村和农民群众当中去,把握农民需求,创业富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或许能留下一批信念坚定、注重实干、为民服务的致富带头人和村建设人才。

  一个搭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平台的想法由此而生,决定在大学生村官创业起步阶段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扶和服务。然而,这也并非万事大吉了。

  缺乏创业经验,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做事,大学生村官出现“等项目、靠扶持、要出路”现象;好不容易想到一个点子,做点事,则被其他村干部说成是干私活等等;这些成为他们创业的最大障碍。乡里多次召开大学生村官创业谈心会,并组织参观“白手起家型”企业,听取企业老总的创业心声,激发他们创业的热情以及创业的社会责任感;并召开乡村干部层面的座谈会,倡导乡村两级组织大力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营造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村官们消除了思想上的障碍,动起手来。七里乡找到了种养能人、土专家等向这些刚走出象牙塔的村官们传授有关种植、养殖等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经验,并依托省级农村实用人才试点示范基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法律、市场营销、种养殖技术等知识培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

  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遇到场地不足的问题,七里乡将乡干部的宿舍楼进行改装,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场所。并且免场地租金、免办公设备、免水电费、免宽带费、免广告宣传的“五免服务”,搭建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园”这一个平台,并根据乡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引导他们发展了旅行社、家纺来料加工、农特产品开发、乡村爱情婚介、创业联盟等项目,形成了一整套创业项目网,推动了农业增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针对资金缺少的问题,七里乡将根据入驻创业园的项目大小、实施人数、带动农户增收情况等因素给予大学生村官一定的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在乡财政十分紧张的状况下,优先给予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扶持资金25万元。并规定,创业园这个平台实行“7+x”模式,不仅局限于七里乡,外地的大学生村官和创业人才都可带项目入驻。

  还号召7名大学生村官个人入股20.5万元,以“抱团创业、项目领衔”为创业模式,发挥各自所学专长,解决了创业融资难的问题,降低了个人独立创业的风险,并通过建立企业制度和实现责权明晰,使其各司其责、各显其能,形成了高效率的创业团队。

  大头村党员创业服务队通过成立农家乐联盟,对农家乐经营户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了软硬件水平,并开发了以接待上海中老年游客为主的“托老型”农家乐项目,使这个不足300人口的贫困村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农家乐经营收入达260多万元,2009年村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多元。同时,七里乡组织人事、农口、科技等部门组成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智囊团,提供项目论证、引进、技术培训等一系列服务,为他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让他们轻装上阵,减少创业风险。

  此外,还指点大学生村官与农业专业合作社或以项目招商引进的资本共同创业,大学生“村官”负责技术培训、品牌策划和营销管理,以入股方式联合创办经济实体。

  目前,他们与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王建明等合作,引进300多万资本,建设了黑木耳、蓝莓、黄秋葵等5个创业基地,开发出30多种“七里源”系列农产品,杭州下沙建立了柯城区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并设立了七里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园的农产品展销窗口,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20余万,赢得了基层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首次在大头村创业即有所斩获的小夏认为,大学毕业时年轻气盛、阅历浅,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经验,受些挫折在所难免。通过创业园实践锻炼,自己的创业技能、经营管理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不仅实现了人生价值,还深刻地感受到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即:要改变农民传统的就业观念,带动更多农民再就业。小夏坦言,在加入村官行列之前,也曾在外边公司上班,但今后可能会留在农村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七里乡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把创业园作为大学生村官帮扶群众的重要纽带,发挥大学生村官的“鲶鱼效应”,通过自主创业提高“双带”水平,实现共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融入农村,才能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最终提高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威信,培养村建设生力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政府将从政策层面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方从人、财、物等方面全力予以倾斜和扶持,帮助协调关系,既 “扶上马”,又“送一程”,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1-04/12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