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让人感觉有依靠
务工人员的家中老人生病了,礼县劳务输出站联络员会第一时间赶到务工者家中;孩子上学有困难了,劳务专干会帮忙奔走联络;务工人员在外遇到难题了,找驻外基地联络员……礼县各级劳务组织为务工人员所做的一切,远远超出了输转、培训、推荐就业的范畴。礼县驻新疆劳务工作站负责人帖泊介绍说,“我们把所有外出的家政服务员都当做自己的家人、姐妹,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每一位来新疆务工的礼县人见到我们就像见到娘家人一样,让他们来到我们工作站就像是回‘娘家’。”
礼县在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基地建设上采取“保内”和“助外”的原则,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担心家人生活的后顾之忧,并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在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最大的帮助。该县在全县29个乡镇建立劳务工作站,配备专职劳务专干58名,在568个行政村建立劳务工作联络点,在2607个村民小组及社会各界确定了3000多名输出地联络员,在劳务工集中地和优势行业确定了260多名输入地联络员,全面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基础信息。
形成了县、乡、村、组、户五级互动直通,外接内联的劳务工作网络和多轮驱动的组织体系。在北京、新疆和我省河西地区建立了劳务工作驻外机构,开展跟踪服务和维权工作,形成了以县劳务机构为龙头,以驻外机构与乡镇劳务站为两翼的服务体系。在基地建设上,有效利用驻外机构、输入地联络员、对口帮扶等便利条件,充分发挥礼县籍在外人缘、地缘、亲缘帮带作用,对外出务工就业区域及行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在北京、天津、新疆等人员分布相对集中的省市和家政服务等重点行业建立稳固基地,积极与当地劳动、就业等部门协调,延伸务工信息采集与培训、职介、维权等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订单劳务,引导分散务工人员向有基地的重点行业和区域集中,形成规模聚集效应。在全国28个省市建立8个龙头基地、605个输转基地,服务就业7.68万人,其中家政服务基地220个,服务就业2.8万人。
在首都创出的“劳务品牌”
每次说到礼县的家庭服务业,礼县妇联的人总是会露出骄傲的眼神。“礼贤妹” 、“礼贤大嫂”这些让人骄傲的品牌,不管在哪个城市都让曾经雇佣过礼县籍家庭服务人员的雇主竖起大拇指。
礼县石桥镇汉阳村马莲桂在北京从事家政服务10年来,先后14次被北京市家政协会、三八服务中心和精神文明办评为“优秀家政服务员” 、“家政服务明星” 、“文明之星”,今年5月份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北京市首位获此殊荣的家政服务员;礼县洮坪乡刘小霞的事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家政服务典型,编写的宣传教材《小霞进京做家政》轰动了北京城;全县还有410人被评为北京市级优秀家政服务员,有1820人被北京市县区、街道、社区和家政公司评为优秀家政服务员,有260人在省部级以上领导和演艺界名人家庭从事家政服务,有5人随户主侨居国外继续服务。
一个个骄人的成绩,一个个让人交口称赞的优秀服务员打响了 “礼贤妹” 、“礼贤大嫂”两个家政服务品牌。2007年在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上,“礼贤妹” 、“礼贤大嫂”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礼县家政服务占北京及周边地区家政服务市场份额的1/16,成为京津地区家政服务行业知名品牌,在该县形成了家政服务业“小保姆、大品牌”发展态势。
出外挣大钱 回乡创大业
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创业大户,曾经的务工人员,现在有好多都成了礼县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在2006年被授予全国“创业之星”的宽川乡闫家村胡成章被授予全国第七届“创业之星”,提到他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表彰大会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的情景时,眼中满是幸福,“这辈子从没想过自己还能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真的像做梦一样”。
致富不忘家乡,创业带动乡邻。礼县石桥镇刘杨村田小娟以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北京兰仁基金会领导的信任,为村小学引进办学资金1.5 万元,图书1000多册,总价值2万多元;盐官镇中川村桑喜鹊利用从事家政服务积攒资金办起了现代化养鸡场,年养鸡2万多只,销售额达20多万元;礼县永兴乡蒙张村张根全回乡创办实体,注册了礼县果业公司,现有固定资产1860万元,解决长年就业28人、阶段性就业64人,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2000多个;宽川乡闫家村胡成章外出务工致富后积极投身家乡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5月,被授予全国第七届“创业之星”,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表彰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12-21/12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