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技术,就挣不到钱,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感谢新型农民培训。”11月5日,在市内一家广告公司熟练地进行排版设计的农村青年汪金玲告诉记者。
汪金玲今年22岁,是钟鸣镇土坑村人,2005年初中毕业后就没再上学,而是到家门口的一家小服装厂打工。“那时是我最辛苦的一段日子,每天早上7点钟就要上班,晚上有时加班到10点。”汪金玲说,“辛苦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在服装厂做流水作业,学不到一点技术,感觉根本就没有什么前途,辛辛苦苦下来,一个月收入也才八九百元钱。”汪金玲随后尝试着外出换份工作,但虽然很多单位急需用人,她却总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被拒于门外。正当她苦闷彷徨时,当教师的表姐对她说,新型农民培训可以免费让农民学技术,还提供就业岗位,让她去试试。汪金玲于是来到铜陵县一家新型农民培训基地报名参加了新型农民培训中的阳光工程培训,学习电脑。从打字、平面设计,到室内装潢设计,汪金玲学得特别认真,老师教得也特别有耐心。学习结束后,培训基地还将学员们介绍到市内一家广告公司实习,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汪金玲很快就能熟练地进行平面设计,随后她在市内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了一份设计工作。
“现在公司里的业务都由我设计,每月的工资有1500元,每天都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是以前不能比的。”汪金玲说,与她一起接受培训的农民不少都去上海、广州等地找工作了,不少人的月工资拿到了4000多元,她也准备以后自己创业。
与汪金玲一道参加新型农民培训的,还有铜陵县钟鸣镇的徐其全。2005年,徐其全以敏锐的眼光创办了獭兔养殖场,经过几年的发展,獭兔养殖年收入达到了40万元,但他仍感到创业知识匮乏。去年,徐其全又参加了新型农民培训中的创业培训。通过培训和参观学习,他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单家独户经营、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致富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而成立合作社,可将分散于农户手中的资金、土地等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扩大规模经营,才能形成市场竞争力。培训结束后,徐其全即着手创办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为模式,积极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合作取得规模效应。徐其全感慨地说:“新型农民培训改变了我,这样的培训今后应该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让农民兄弟都换换脑筋。”
新型农民培训主要根据“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为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我市新型农民培训包括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目的的阳光工程培训,主要培训餐饮、缝纫、电脑等专业,培训后还为学员推荐工作。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主要培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经辅导员、渔船检验人员等。农民创业培训则主要对在农村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创业必备知识和能力培训。
“为了吸引农民参训,一些基地请来专家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受到农民的欢迎。”市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副主任佘芳荣介绍,我市自2004年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十一五”期间我市每年都按省里下达的任务对近5千名农民进行培训,由市农委统一招标有培训资质的20多家基地承担。2009年市新型农民培训被纳入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让那些有志于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的农民朋友富了“脑袋”,也鼓了“口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11-09/12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