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大学生就业不仅早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日前,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同新浪网教育频道合作共同发布了《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而此次调查报告中涉及的硕士生学历人群就业压力最大、《劳动法》受到大学生的普遍忽视、零月薪等结论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硕士生群体:“高不成、低不就”
就业压力最大
一谈到就业压力,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本科生。然而此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硕士学历的人群压力感受最为强烈,而本科生就业压力只位列第二,博士生的就业压力最小。
谈及为什么是硕士生这个群体所要面临的就业压力最大的原因,《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发起者、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表示,这首先是和硕士生的就业心态有关,硕士生在学历上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很容易滋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其次受专业对口因素影响,在学校里所从事的研究与实际的应用存在着差别,不少研究生没有从就业的角度来选择专业,而仅从学历上进行考虑;再次是涉及考研前的规划上,考研的时候往往是很盲目的,是为了回避就业压力而盲目地跟风考研,以为考上了就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实际上却与之相反。
当问及硕士生就业压力最大所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时,熊汉忠主任认为,这和现在的教育体制有关。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是为了研究还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培养目标本身就需要调整,这些不仅仅是学生和学校所考虑的问题,更多还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进行深度思考的。
大学生忽视《劳动法》就是缺乏常识
“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把《劳动法》作为基础性的知识。”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指出,《劳动法》应该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所要具备的常识性知识,大学生对于《劳动法》的忽视就是等于缺乏一般的常识。在调查报告中只有14%的大学生肯定自己了解《劳动法》,绝大部分的学生对《劳动法》都知之甚少,因此加强普及《劳动法》的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没受过伤,就不知道疼”,过来人CEO、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执行院长王迈认为,在校学生不了解《劳动法》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也缺乏对《劳动法》中很多重要条目的切身体会。法律往往是在出现问题时才体现出价值,大多数学生都不会意识到这些法律其实与自己的利益切身相关。宏威管理咨询人力资源专家郭策指出,在毕业以前,作为在校生无法享受《劳动法》的保护。一旦毕业了,就要懂得保护自己,面对种种挫折,应学会应对,学会依据《劳动法》来维权。
“零月薪”成争论焦点
据报告的发起方介绍,开始在“零月薪”这个概念上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更多的是从大学生对工作选择态度上进行考量,大学生对工作的选择到底是为了自身的兴趣还是为了高工资。然而“零月薪”这个概念却引起各家的争论。
作为此次报告的主办方之一、新浪网新闻信息中心总监梅景淞认为,对刚刚毕业的应届生而言,面临着从学生到职场人身份的转变,他们需要学习很多新的东西,由于学校所教的课程不一定与实际工作岗位完全吻合,短时间的零月薪和实习,都可以帮助大学毕业生学到在企业里真正需要的技能。如果能够通过义工或者实习的方式来完成转型,对学生、对企业都是非常好的,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成长,也有助于公司挑选到更合适的员工。当然,超出《劳动法》最长实习期(3-6个月)的零月薪工作,就应当引起求职者的警觉。
过来人CEO、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执行院长王迈表示,由于全社会就业形势的紧张,很多企业会以职前培训、延迟签约或者其他方式,将某些“霸王条款”强加给急迫的求职者,以达到实际上不需要支付劳动报酬的效果。这其中也包括很多的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公司。之所以会有很多学生愿意接受零月薪,主要是因为 “零月薪”总是要比“失业”来得光彩。
郭策表示,对于求职者而言,能够接受零月薪只是一种态度,可能并不意味着能力低下。各个行业、各个公司都把“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首要条件,而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恰恰缺乏的就是“工作经验”,为了得到“工作经验”,只好不要工资白干活,以前是骑驴找马,现在连驴都不见踪影,只好先白跑腿、先干活,实属无奈。但是如果公司很有前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几个月零工资还是可以接受的,把“零工资”当成就业“跳板”,经过几个月的“实习”,提高了技能和积累经验,然后把自己的这段工作经历写进求职简历中,以提高“身价”,再次应聘就增加了分量,早日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找到适合自己的心仪工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7-13/11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