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各地高校打出促进学生就业“组合拳”


  大学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预科班”,在学生就业时,承担着帮助其合理定向、正确定位的义务。眼下,从改进教学到搭建创业平台,全国许多高校纷纷打出“组合拳”,帮助学生就业。

  就业 从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入手

  近年来,大学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的错位,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目前许多高校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改进教学,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改变专业设置和学校学生的课程设置,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记者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校了解到,针对学校就业难题,该校从根源入手,建立了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动态反馈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对就业率低的专业限招、停招,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缓办甚至不办。该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根据该动态反馈机制,2010年学校停招了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3个就业状况不理想的专业,新增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以市场为导向改进教学,近年来该校总体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届共有毕业生2989名,截至6月25日,全校本科生就业率为95.58%,研究生就业率为94.74%。

  量体裁衣 帮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学生是主体,帮助其树立正确就业观,成为各所高校促进学生就业的重点。

  由于供求不平衡,每年会有一部分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就业不如意。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成为正确就业的助推器。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认为,高校毕业生群体应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怀。高校可开设就业心理指导方面的课程或培训班,指导学生用正确心态对待就业。

  积极帮助特殊学生群体就业,是各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北京交通大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求职费用。在学校帮助下,930名2009届家庭困难毕业生中,有917人落实就业,就业率98.60%。登记零就业家庭毕业生8人,残疾毕业生2人,来自地震灾区的毕业生41人,也全部成功就业。特殊群体就业率高于学校毕业生就业总体水平。

  产学研结合 以最优化资源促就业

  如何才能实现就业最大化?不少高校招生就业部门负责人表示,产学研结合,以最优化的资源,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成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如今,我国不少高校积极对接国家创新体系,根据国家发展的趋势,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与企业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的结合。

  目前长三角区域许多高校借助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区域发展,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有力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将学生就业工作与服务地方经济紧密结合,与上海大电气、商用飞机、华锐风电、新华社等单位进行深度科研合作,建立企业与高校的联合实验室,设立校外科研基地,实现校企科研合作与人才输送双赢。上海交大还与上海市闵行区共同建立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开拓和巩固新兴就业市场。

  教传帮扶 全方位助学生创业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利用学校资源积极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成为诸多高校促进就业又一举措。

  截至去年底,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同济分基金资金规模为1500万元,分六批受理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171项,立项项目46个,立项资金为710.4万元,已经注册公司37 个,注册资金2103.1万元,带动就业270多人。大学生科技园创业服务平台投资资助14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资金共227.4万元;已有3家共获980 万元商业贷款;推荐4家申请50万—200万元小额信托基金贷款。

  当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如何让大学毕业生更顺利就业,成为各高校共同面对的课题。就业是大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走的顺不顺、稳不稳,关系到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建设。对于全国各高校来说,就业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一届、两届毕业生的好就业不是好就业,可持续的好就业才是真正的好就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总体 定位 紫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