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回暖” 学生喜上眉梢


眼下,离2010届毕业生离校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回暖”,这让不少临近毕业的学生喜上眉梢。近日,笔者走进各大高校,对今年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综合去年10月至今的各大高校近千场招聘会,以及采访各高校就业指导处和部分应届毕业生,我们不难发现今年大学生就业所呈现的几大特点——

就业形势总体“回暖”

与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招聘市场不同,今年的形势明显趋暖:进校招聘企业的数量增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比例上升,招聘岗位计划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比同期有所上升。

例如从去年9月份至今,大连理工大学共举办大型招聘会20余场,专场招聘会400 余场,有超过2000家企业前来招聘;辽宁师范大学更是接收了400多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提供岗位7000多个,基本涵盖了辽师的全部专业,是近几年来最多的,并且招聘会上的现场签约率很高。其他高校如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进校招聘的企业数量、岗位计划也比同期有大幅增加。

根据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对本校2010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就业率均较去年有很大提高;笔者从大连大学得知,大连大学目前的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也已达90%以上。该校招生就业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说:“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普遍乐观,这与到校招聘的企业数量增加和招聘企业的质量提高有关,也与毕业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关。”

就业热门花落“特色”

各大高校的特色专业依然是今年的就业热门。

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小语种专业的就业仍一路走红。早在今年3月份,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就全部实现了就业——该专业已经连续两年实现100%就业,而今年实现100%就业的时间比去年提前了一个月。“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过硬,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很高,所以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大外就业指导中心的马亮老师介绍说,“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涉及建筑、销售、医疗、化工、翻译等领域,工作地点大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担任过残奥会志愿者的孙轶超就是其中一位阿拉伯语专业的2010届毕业生,他曾同时被上海中化国际、江淮汽车和新疆安全厅等多家用人单位录取,就在很多毕业生为就业发愁的时候,他却在为挑选单位发愁。除了阿拉伯语,大外其他小语种专业同样保持高就业的形势,俄语、韩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小语种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其中新建专业意大利语就业率已达82.75%;西班牙语就业率已经超过 80%。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类专业的毕业生从去年开始就十分走俏。该类学生特别是工科学生,例如造船、机械、热能动力等专业的学生,由于受航运市场的供求状况影响,在就业时占优势。从去年冬季招聘会开始,航运类专业的2010届毕业生就不断“告急”。不少航运企业由于“下手”太晚而向学校就业部门“求救”,恳请能够多招到毕业生。仅以2010届毕业生冬季供需见面会为例,320多家企业共提供 4000多个岗位,而之前进校招聘的企业已经达到近500家之多。在现场,中海集团携旗下4家公司组团来“抢”人才,一下子就提供了260个岗位。该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生君说,学校航运类毕业生出现“一人难求”的可喜局面,一方面与国内航运企业的经营状况好转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学校建立了党委书记、校长“一把手抓就业”机制,以及主动出击开拓就业市场,这也为2010届毕业生就业搭建了良好平台。

东北财经大学的财经类专业在去年经历金融危机时就不曾冷却,今年在市场复苏之时更是受到“热捧”。与航运行业的复苏一样,国内各大金融机构面向2010届毕业生的招聘计划也明显增多,金融类毕业生很走俏。但是其他冷门专业就业率也不逊色。东财大就业指导处处长宋亚非说:“会计等热门专业就业率确实略高于其他专业,但是其他院系就业率也很高。因为院小人少,加之学校本身的优势,正好适应了较低的社会需求。所以,我们学校可以通过调整各专业招生人数来平衡就业。”

从大连理工大学就业情况来看,机械、船舶等老牌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保持良好势头,而理科、文科某些专业就业形势稍显严峻;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仍以高学历为标准,主要招收博士毕业生,而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的用人需求数量相对较少、用人机制也比较灵活,为此,毕业生就业受到多方条件影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总体 连续 订单式 期望值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