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看看京郊农民谁最忙


政府鼓励:养山就业 昔日羊倌忙护林

        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通过实施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兼顾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城乡统筹的新路。4.3万山区农民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就业,守护全市912万亩集体生态林成为他们的新职业。

        昌区流村镇韩台村的100名“羊倌”如今当上了生态林管护员,现在他们每天都要戴上红袖标,出门上班,上班的地点不远,就是村里的1700亩山场。

        春天种树,夏天抚育林木,秋冬季节护林防火,当上了护林员的村民对工作尽心尽力。北京山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2%,达10400平方公里,在北京城市空间战略中,山区被规划为绿色生态环境带,实行禁牧、禁猎等五禁措施。山林保护起来了,同时带来了一个实际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山区农民的收入和生活。经过市委、市政府的调查研究,2004年12月,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4.3万农民对全市912万亩集体生态林进行管护,月人均补偿400元。

        有了看山的政策,韩台村100多号劳动力就业率达到100%。去年村里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比上年翻了一番。目前,全市已建立起一支150人的基层教师队伍,累计培训18.9万人次,平均每位管护人员一年至少接受3次培训。生态林补偿机制实施几年,全市共兑现生态林补偿资金数亿元,山区农民因此人均增收数百元,全市121万亩生态林得到有效抚育。

记者手记:农民增收 城乡差距在缩小

  如今,京郊农民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合作社里,由于有了带头人将种养殖提升了一个层次,在转移就业中,农民们不在急于上岗就业,他们热衷于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一技在身,走遍天下”。山区农民通过生态林补偿机制,改变了过去“靠山吃山”的生活方式,现在依靠“养山就业”,农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忙碌的身影,出现在村建设的大好局面下。与以往相比,京郊农民在就业观念上、就业形式上都有了不小的进步,而这种进步全社会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今天,北京农民的就业市场绝对不能用冷清一词来形容,前有合作社探路,后有自主创业、进厂就业当主攻,而“养山就业”、农民大批转移就业更是让人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农民进城做个小买卖和在家搞个民俗游等就业方式也是做得有声有色。

        过去,京郊的农民把进城叫做“上北京”,一个“上”字,隐喻着城乡的落差。像有一道无形的壁垒横亘其间,在同一个北京,城与乡,似乎还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然而今天,当建设社会主义村的大幕在京郊拉开,农民们通过各种形式实现了就业及转移就业,人们欣喜地看到,北京的城乡发展模式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嬗变,城乡的界限在变得模糊,距离在拉近,差距在缩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农民增收 核心 增加农民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