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区3万农民成为“城里人”
本报讯园林式的绿化景观,漂亮整齐的6层公寓,还有配套设施齐全的幼儿园、学校、超市、老年活动中心,甚至还有书店……这里可不是中心城区的高档小区,而是沈阳市铁西区为失地农民建设的共和小区。“住在这里感觉非常好,估计高档住宅也就是这样吧!”1月2日,望着这十多栋崭新整齐的楼房,居民张大娘对记者感慨地说道。
铁西区日前发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欣喜: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了99.5%,60%左右有劳动能力的人捧上了“薪饭碗”,成为了工薪族,近3万农民成了“城里人”。
前不久,铁西区大潘镇林台村农民林某患病,花去了医疗费用15692元,由于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获得补偿金4257元。“幸亏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4257元对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啊!”林某激动地对办事人员说道。
为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工作抓实抓好,减少因病返贫现象,铁西区成立了全区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130764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其中17969位农民共报销医药费200多万元。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铁西区的一些失地农民不断增加,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该区出台了《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凡在开发区规划区域内,具有第二轮土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中,其承包的土地被开发区按有关政策规定征用并已领取了劳动安置费的被征地农民,均为社会保障实施对象,使这些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有保障”,失地农民参保,享受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保待遇,到了规定的退休年龄可领到退休金,解决了这些农民的后顾之忧。
铁西区为构建和谐社会,在全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失地农民的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保障这些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实现有业可就、有岗可上、有钱可挣,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序转移。在具体过程中,该区不把农民当“包袱”,而把农民当“财富”,逐步建立起网络化的农村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专业化的再就业培训系统、市场化的人力资源配置系统、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系统相结合的农村人力资源持续开发体系,将就业岗位优先提供给区内失地农民,优先提供就业需求信息,优先提供就业机会,优先提供就业培训指导,引导失地农民从农田走进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大门,有序地融入到全区的整体开发建设之中。
为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铁西区一方面对入区企业明确规定,必须优先安排区内的失地农民就业。另一方面,还积极提供道路、绿化等公益性岗位。对具有一定专业和特长的失地农民来说,在家门口就可以选择到合适岗位;对暂时还无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通过培训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沈阳再生资源生态产业园是该区引进的一个总投资50亿元的大项目,项目建设分三期实施,计划4年内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总就业人数将达到4万人。卞松林本报记者朱勤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8-01-10/10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