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当心农民工退保成地方政府提款机


临近春节,在珠三角,回家过年的农民工辞工退保成“潮”——有的地区农民工退保率高达95%以上。

建立惠及整个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险体系,本来是一件好事。无奈农民工却不领情,以至喊到嗓子都哑了,“参保率低退保率高”还是当前我国农民工社保状况的惨淡写照:据不完统计,在我国城市大约寄居着1亿农民工。其中,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不及15%,医疗保险的平均参保率仅为10%,至于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目前仍与绝大多数农民工无缘。就连如此低的参保率还不能保证稳定,最典型的莫过于农民工春节返乡95%以上的“退保潮”,几乎每年都在各地上演。

为什么农民工参保“叫好不叫座”,退保却“格外踊跃”?不是农民工不明白参加保险的好处,而是有自己的苦衷。对此,有关论者曾给出三个大制度性原因,包括门槛高(主要是保费高——笔者注);社保金不能实现城乡之间的有效对接;地方“障碍”导致社保金无法在城市之间转移。的确,三大原因无不直指农民工社保制度的缺陷。然而,笔者还是忍不住追问,既然农民工社保制度的弊病有目共睹,为何直到今天依然不见相关部门站出来纠偏,以更加有利于让更多农民工沐浴在这项普惠制度的阳光之下?

尽人皆知的弊端迟迟不见被改正,乍看上去难以理喻,寻味一下却不难发现其现实土壤。我们知道,农民工参保所缴保费由个人和单位共同承担,一般是农民工出“小头”,单位出“大头”。由于不能实现地域间转移,农民工要流动只能退保,一旦退保,农民工缴纳的小部分保费被退还本人,而单位缴纳的大部分保费就要被充入地方社保基金的户头。因此,地方政府一边欢迎农民工参保,另一边又对农民工退保心照不宣。本质上讲这一进一出之间,就意味着地方政府财源源源不断,归根结底,地方政府成了农民工退保最大的受益者。

在所有坚硬的壁垒中,最难打破的是因利益而形成的壁垒。降低农民工保费、实现社保金城市城乡间自由流转等,话虽简单,可真正实行起来,丝毫无异于从地方政府手里抢钱,它们不会同意。同修补农民工社保制度的漏洞相比,它们更愿意看到农民工因这种漏洞而进出无阻,因为前者等于自断财路,后者才符合“创收之道”。

因此,笔者认为,当农民工退保成为地方政府创收敛财的“提款机”,再把防范农民工退保、堵截农民工社保制度漏洞的重任托付给地方政府,只能是痴人说梦。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上而下运力,让地方政府再也不能从“取款机”里任意提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总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