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劳务输出能力


  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措施。在贫困地区通过强化培训,对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在劳务输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未经过培训、无技术的岗位明显比有技术的岗位工资低,且工种多为劳动强度大,环境差的行业,到工厂后再实行培训的人员,上班第一年有的不能实行同工同酬,有的因技术问题而被迫中止合同,造成失业返乡。农民工技术技能差、整体素质低成为劳务输出快速发展的重要障碍。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强化农民工的技术技能培训,是增强劳务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即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受训农民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为目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项目,预计2010年以后,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能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使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总体上与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从目前阳光工程实施的情况来看,加强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已列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日程,成为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项主要内容。

  自2005年以来,固原市逐步加强了对输出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强化农技校这个主阵地作用,采取了“先培训,后上岗,带着技术进工厂”的办法,增强了劳务输出人员的竞争力,进一步发展了劳务输出产业。同时,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广播、宣传栏、散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宣传活动,鼓励广大农民身怀一技之长闯天下。

  在面向劳务输出需要开展培训的同时,要注重加强面向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开展培训,并把农业技术的培训、推广、服务融为一体,努力提高技术技能培训的实效,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实现农民由粗放型种养向技术型发展成功转型。

  以农技校为主阵地,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农技校要结合农民自身特点,在教学流程上,实行目标、培训、实践、考核四个程序,合理有序地安排培训。在专业设置上,要以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为中心,以广大农民需求为重点,按照实用高效的原则,积极实施针对性强的培训。在教学形式上,要力求务实多样,采取将长短班结合,农闲时办长班,农忙时结合生产技术环节办短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讲课与观看学习片相结合;将讲解与专业户介绍相结合;将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等方式。

  全社会共同参与,营造科技推广氛围。农业部门要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区域化布局。对于各项产业的发展,成立专门的工作组,以业务相关联的部门为基础,抽调精干力量共同组成,抓好项目的运作实施,特别是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每个项目都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要加强与科技部门合作,聘请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聘请技术员住在乡村现场指导,解除农民因技术因素不敢调整的后顾之忧。广大农村党员要自觉学习农业种养技术,不断提高奔小康致富的本领,为农业技术技能推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出 相结合 技能培训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