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宇
今年“三夏”小麦跨区机收自5月26日正式拉开帷幕以来,由南至北快速有序推进,随着鄂、豫、皖、苏、鲁、冀等冬小麦主产区相继告捷,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于6月18日基本结束。据统计,今年跨区机收结束比去年同期提早一天,机收比例达到9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俗话说,“夏粮归仓,心里不慌;以秋补夏,担惊受怕”,毋庸置疑,在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方面,农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夏”农机化生产的“四季歌”也是每年必唱,却每年都唱出了不同的韵味,今年,又有哪些新看点?
政府从台前到幕后5月10日,农业部发出了关于做好2017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管理和服务的通知,提出五型“三夏”,从信息、质量、绿色、平安、暖心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五个要求既体现出农业部对“三夏”作业质量的高要求,也首次将“三夏”作业中的人性化关怀列入对地方农机化主管部门的要求,从一个侧面凸现出了“三夏”工作中政府部门的角色变化,在宏观调控的同时,农机化主管部门在“三夏”中的职能将越来越回归于服务本色。
“三夏”期间,记者在山东省嘉祥县采访时,嘉祥县农机局一个工作人员的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还有机手打电话到农机局找活干,现在一个这样的电话也接不到了。”如今,对于机手来说,是否跨区、何时跨区、去哪儿跨区等工作主要由市场主导。当“三夏”作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时,政府部门也自然就放下了手中的“指挥棒”,将为机手和农民提供服务作为首要职责,以此来确保粮食生产的丰产丰收。比如,为应对“三夏”期间可能出现的阴雨天气,山东省农机局就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1.2万台小麦收割机、2000台烘干机随时准备调度;河南省农机部门组织活跃在一线的农机合作社帮扶队积极为缺劳力的留守老人、贫困户等提供机收,让农民暖心……还有各夏粮主产省在“三夏”期间举办的各种全程机械化观摩演示活动,通过先进农业机械的演示,循序渐进地改善农民传统的农业思维方式,让先进的农机具、全程机械化的耕作模式通过演示得到农民的认可,进而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步伐。
合作社靠订单保收益“三夏”生产作业量大,是农机合作社挣钱的好机会。但近些年随着国内收割机保有量不断增加,“三夏”作业这块“蛋糕”被更多人分割,如何在这样的情势中多分一块,对于当前的农机合作社来说是一个考验。
在山东嘉祥县,记者发现,原来在田间地头铺块大塑料布等着收获机卸下粮食装袋往家运的麦地主人不见了,麦田中只有穿梭的收割机和在地边等待着的三轮或四轮运输车。原来,该村的农民基本上都将自家的地包签给农机合作社去收,从收粮到运送回家全部由合作社统一承包。还有一些村子,直接将整村的“三夏”收获作业任务包给一个农机合作社,在外打工的村民再也不用“三夏”的时候赶回村了。真可谓“田家有闲月,五月机倍忙”。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农机合作社基本上都是提前签好订单,不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盲目作战。一方面,紧抓老客户,早签订单。对于农机合作社来说,对周边地区的土地情况、小麦成熟度等情况的掌握有先天优势,因此,这一部分订单往往成为合作社的稳住客户,也容易成为农机合作社的老客户;另一方面,开发新客户,拓展市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井喷式发展,各类便农惠农APP日渐成熟,农机合作社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的便利,寻找新客户。而且,互联网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使农机合作社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市场行情,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合作社消耗在跨区作业行程上的时间和费用。
另外,农机合作社还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客户。比如,升级装备,以保证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运粮、烘干、秸秆还田等,延长作业链条,这些手段都成为农机合作社抢占先机的“利器”。
“黑科技”让机手省心省力说起今年“三夏”,不得不提那些出现在农机装备上的“黑科技”,这些“黑科技”的加入,让原本土里土气的农机也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比如,雷沃在今年推出的“金匣子”,看上去像汽车导航仪,上面可以实时显示水温、发动机转速等各种信息,可以让机手知道作业时间、作业量等情况。对于机手来说,这就大大减轻了工作量,不用再像原来一样人工丈量作业面积、检测收割机情况。机器智能了,无形当中就加快了“三夏”整体作业进度。同时,农机企业通过这类智能装备,可以完全掌握我国各地小麦收割机分布情况、作业进度、粮食产量、机收价格、供求信息、天气交通等重要数据,从而构建起“收割机指数”,当前最火的大数据也在农机作业上应用起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7-7-4/23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