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烟台找准了农机创新这条路


孙红梅

春暖花开,行走在果品之乡山东栖霞的乡村道路上,两旁的桃花、梨花及苹果花次第开放,花香四溢,果农在林间浇灌、施肥、植保、疏花,忙碌的身影时隐时现。

“近年来,我们在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机化发展重点的战略转移,把提升林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多种措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目前,林果机械从少到多,从引进到自研,短短几年间,我们的林果机械实现了爆发性突破。”烟台市农机局局长侯建强4月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烟台林果机械化实现突破离不开几年来政府在农机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农机企业创新研发的精准发力以及广大果农对机械化的认识和使用积极性越来越高涨。

充分调研 找准发力点

烟台全市耕地面积670多万亩,果业种植面积近400万亩,其中苹果种植面积270多万亩,产量500万吨,产值165亿元,产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葡萄种植面积40万亩,产量40万吨,产值35亿元,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葡萄种植区,果业已成为烟台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但与粮食作物相比,林果机械化发展起步晚、水平低,苹果、葡萄等适用机型少,采摘、套袋等环节基本依靠人工,劳动强度大,占用劳动力多。针对这种现象,2012年,烟台市农机局组织力量进行了深入调研,采取问计于果农、献策于专家的办法,摸清了苹果、葡萄等产业的机械化供需情况,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形成了全市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对生产中已普遍采用机械作业的环节,重点抓好机具的更新换代、提档升级;对已有先进机型但尚未普及应用的环节,重点加大机具的示范推广力度;对还没有机械作业的环节,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研发“双管齐下”,加快研制适用机械。

“由于针对性明确,可操作性强,这几年,果业的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果业机械实现了技术升级。目前,在苹果的14个作业环节的机械化应用中,已经解决了栽培、浇灌、运输、中耕除草、植保打药、保鲜储藏环节,正在研究果树修剪、施肥、果品分级环节,要重点解决疏花、疏果、套袋、摘袋和采摘收获环节。在葡萄的13个环节中也已解决6个环节,正在研究三个环节,重点解决四个环节。”侯建强称,通过解剖每种果类每个环节的机械化状况,找准了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突破的目标和方向,使接下来的工作有的放矢,成效明显。

扶持+示范 果农有了积极性

据侯建强介绍,农机局首先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对列入补贴目录的苹果、葡萄等果业机械,加大购机补贴倾斜力度,特别是对高效节能和复合型机械优先给予补贴,使全市的果业机械装备总量快速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提高了果业生产效率。其次发挥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的引领作用。从2012年开始,在全市启动实施了以提高果业机械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以基地为依托,主要开展新机型的研制、试验和改进,先进机型的示范、演示和推广。截至目前,全市用于果业机械化方面的专项资金达到300万元,建设苹果、葡萄等果业示范区25个。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有效地促进了林果全自动打药机、深施肥机、葡萄埋(扒)藤机、剪枝机等一批新型机具的推广应用,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果业机械的积极性。

政府做推手 企业创新劲头足

在新机具的引进及研发上,烟台市农机局也不遗余力。“最早通过多种方式寻找果业各个生产环节所需机械,采取引进吸收的方式满足需求。对引进的国外自走式葡萄收获机、剪枝机、整形机和疏叶机以及国产的林果打药机、深施肥机等先进机械,走逐步消化、吸收、改良的道路,采取小批量试制、小范围试验的模式,探索生产适合烟台地域特点的果业机械。”侯建强说,10多年来,烟台市财政每年都拿出100多万资金引导农机的科技创新,从2015年开始,山东省启动实施了为期两到三年的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省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左右专项资金用于支持52个重点项目的研发。目前这一资金已从2015年的4000万、去年的6000万到今年的8000万元。烟台市农机局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引导烟台市的农机科研院所和农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去年烟台市有7家企业向省农机局申报了项目,两家获得通过,获得了130万元的项目经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葡萄 苹果 新机具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