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智颖
春耕在即,在陕西南郑县青树镇沙河村生产基地,裕丰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郑富俊正忙于在电脑上整理资料。
“看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令人振奋啊!证明我老郑的路走对了。”郑富俊自豪地说。
郑富俊之所以这般说,是有原因的。原来,早在3年前郑富俊就已经开始在汉台区铺镇生产基地试种绿色无公害优质水稻,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他又提升档次和规模,按照有机水稻的栽培模式和标准在南郑县青树镇生产基地试种900亩高标准水稻,经济效益得以大幅提升。他着眼现代农业模式,以农机服务为本业,逐步向农产品生产、加工、经销一体化方向拓展,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上闯出了一条持续壮大发展的路子。目前合作社拥有各种大型农机具30多台套,流转土地面积1160多亩,现有汉台区铺镇富俊家庭农场和南郑县青树镇沙河村两个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年产优质水稻800多吨。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带动基地附近42户贫困农户脱了贫,帮扶120户贫困户。
以栽培优质水稻为突破口近几年,受市场影响,粮食价格持续低迷,一些种粮大户面临困境,难以支撑,或退出,或转型。而郑富俊则凭借生产的水稻品质高、价位优,“挺直了身子,站稳了脚跟”,并且逆势而上,毅然决然扩大优质水稻栽培面积。
2016年1月,依据有机水稻的栽培环境、农艺标准、品质要求等,郑富俊投资340多万元,经过多地考察、筛选,流转到了南郑县青树镇沙河村的900多亩土地,这里地势相对平坦,浅山环绕,山泉溪流绕地而过,据称时有白鹤出没于此,很适合有机水稻栽培。
鉴于产出规模大,水稻品质要求高,合作社购置了日烘干处理36吨水稻的烘干塔,因为常规摊地晾晒水稻易受污染,干湿不均匀,难以达到有机水稻指标要求。对于此项目的高投入,一些人很不理解,包括有业内人士认为可能入不敷出,将难以为继,甚至有人说“这次郑富俊是死定了”。然而,一年下来,郑富俊成功了,经测算,亩产值提高20%左右,虽然水稻总产量略低于常规栽培方式,但产品单价的高回报远大于减产损失。由于所产水稻质量高,被西安、成都的经销商以高价收购,还续签了下年购销合同。
一个回答了千遍的问题“水稻生产真的不用化肥?不用农药吗?”笔者问。
“不用。这是一个回答了千遍的问题”,郑富俊很有底气地回答说。
“我们种植的水稻除了耕作,收割使用机械外,植保管理采用传统农艺技术,严格按照有机稻谷栽培流程作业,稻谷在栽培前先行秸秆还田,播种紫云英绿肥和施撒菜籽饼、稻糠等农家肥。生长过程一般要除4次草,全部是人工操作。由于不使用农药,生态链得以修复,加之优选抗病虫草害稻种等有效抑制了虫草生长。目前我们正着手申请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认定和有机水稻产品认证,办理相关手续。西安、成都客商之所以认可我们的产品,是因为他们全程追踪了水稻生产流程……”郑富俊滔滔不绝地讲述着。
感觉不容易但很幸运谈及感受和今后的打算,郑富俊兴致更浓,他说:“之前我们能够取得一点成绩,一是得益于党的政策好。国家这些年对‘三农’支持力度很大,在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对我们搞农业的提供了许多帮助,譬如给予购置农机补助,特别是县上领导多次来到现场为我们协调土地流转事宜,督办农业基础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为我们提供配套服务。二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支撑。我们的经营更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农业的出路在于科技,科技知识不仅给我们带来先进理念,还贯穿在生产流程每个环节中,可以说现代农业模式下从选培育种到产品包装仓储各个环节都有科技成分。市、县农业科技部门的多位专家经常到田间地头现场给我们指导。三是得益于我们团队的凝聚力。我们有一个精干、高效的团队,合作社5位主要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生产者,个个是多面手。至于今后如何发展,当然有更高的设想,目标瞄准‘一、二级高档水稻+有机食品水稻和功能水稻’生产。回想一下过去,感觉不容易但很幸运。”
裕丰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5年来的发展历程从合作社办公室墙上一字排开的挂牌可略见一斑:“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陕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示范专业合作社”、“汉中大米地理标志”使用资格。郑富俊在部队当了10年志愿兵,是一个机械手,2001年从部队退伍,放弃了政府安排的工作,开办了家庭农机服务点,后升级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曾多次代表汉中市参加陕西省和西北片区农机比武,名列前茅。2016年先后接受中央组织部、农业部联合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班”和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推广学校合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辅导培训班”。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7-3-14/23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