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宿迁市探索“互联网+”农机作业管理新模式


庄怀宇

“今年,我们用市农机局安装的秸秆还田信息化管理设备,测量的秸秆还田面积比我们人工测量还准,而且还有手机软件,作业收费量面积也不用象以前那样,每块田都要拿着测亩仪绕地走一圈,现在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随时看到我们合作社拖拉机的作业地点、作业速度和作业面积,省工、省时还准确,非常方便!”这是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秀丽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卢秀丽对笔者说。原来,市农机局开发了基于北斗的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为秀丽农机合作社用于秸秆还田的拖拉机装上了信息化管理终端设备,并安装了还田助手APP手机软件。

秸秆还田面积大 作业管理面临新要求

宿迁是农业大市,也是农机大市,近年来,全市农业机械化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尤其是随着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深入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率更是逐年大幅度提高。2012年以前,全市年秸秆还田率不足35%,2012年、2013年、2014年还田率则分别达到了49.5%、55%、85%,今年夏季,小麦秸秆还田率更是达到88%。

秸秆还田促进了本市秸秆资源的利用,减少了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秸秆资源浪费,培肥了地力,提高了作物产量。为了更好地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宿迁市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纷纷采取措施,在增加机具数量、扩大还田面积基础上,提高作业质量。2014年起,省级财政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给予25元/亩作业补助,在此基础上,宿迁市、县区及乡镇财政纷纷拿出资金进行配套补助。有的乡镇还按照还田作业市场价格,对上级还田补助资金缺口部分进行补齐。

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加强农机管理、更准确地监测还田面积、更有效地监管作业质量?成为摆在农机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以往,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和质量核查都是依靠人工。今年夏季,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就达到431万亩,人工进行面积和质量核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核查的实时性无法保证,而且手工仪器测量也会存在一些误差。人工统计还田作业面积、监管还田作业质量,已经难以适应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发展需要。

“互联网+”有效解决监管难题

针对这种现状,宿迁市农机局积极拓展思维进行方案设计,自2014年起,与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中国移动江苏有限公司宿迁分公司开展技术合作,集成北斗卫星高精度定位、互联网、信息融合与数据处理等技术,研发了基于北斗卫星的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农机专用车载导航定位终端设备,开发了还田助手APP手机软件,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北斗卫星的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信息化管理试验示范和试点工作。省经信委科技成果鉴定显示:该系统性能、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今年,宿迁市农机局积极争取市财政专项资金,在宿豫区、宿城区、湖滨新区等12个乡镇450台农机上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终端和高清摄像头等信息化管理终端设备,同时,泗洪县农机局也争取财政支持,组织安装200套终端设备。至11月4日,全市试点机具秋季监测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已达11.34万亩。笔者打开管理系统,作业监控、作业审核、作业统计、报表分析等8个功能模块一并排开,农机总数650台、在线农机数量273台、已完成作业面积113440.98亩跃然眼前。

宿迁市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实时采集、处理秸秆还田作业中机械的状态数据,实时获取作业现场高清影像,为最终用户提供作业面积自动统计、作业质量审核、农机实时监控、农机调度引导等服务,实现了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管理的高效率、低成本,提高了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电脑或手机 随时随地便捷查看

通过管理系统,车载终端设备能够实时上传农机作业轨迹数据和作业时田块的高清图片,系统后台根据农机作业轨迹数据自动计算还田面积,自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管理权限,宿迁市、县区、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及农机合作社等通过管理系统,就可以在任意一台电脑上查看权限内机具和区域作业数据,进行作业面积和质量核查、作业审核等操作,便捷地进行管理。不仅可以实时查看农机作业路线,及时统计还田面积,还可以通过上传的作业现场高清图像随时核查秸秆还田作业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定位 拖拉机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