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贫困症结所在 送去脱贫致富良方
在孩子们的围拢下,扶贫调研组一行将带来的文具送到小朋友手上,把书包背到他们肩上。一个小女孩调皮地摘下书包看了看背后的图案,“是白雪公主,这是我最喜欢的动画片。”随后,他们又给贫困户里的老人送去了50斤大米和10斤食用油,老人们接过米和油,布满沟壑的脸上流露出感激之情。
为了做到精准扶贫,早在今年6月,农机化管理司就专门派出三人前往包谷村开展前期调研。通过调查了解到,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3户,共246人。全村经济以种养业为主,共有耕地1413亩,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同时还种一些烤烟、百合、油菜等经济作物。通过实地走访和座谈,调研组发现包谷村对农业机械需求迫切,全村600多名青壮劳动力几乎都外出务工,只剩老人和妇女在种地,典型的“386199部队”,发展农机化成为包谷村的燃眉之急。“村里已有50%的土地小规模实现流转。今年,村里动员成立了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希望在资金、设备等方面得到帮扶。”包谷村党支部书记张宏林介绍。
通过把脉找到贫困症结所在后,农机化管理司立即进行研究,对症下药,确定了“先解决燃眉之急”的基调,倡导、组织农机企业参与到扶贫工作中。雷沃重工积极响应,向包谷村捐赠4台拖拉机、2台水稻收割机,总价值近50万元。11月初,这几台机械就已开进了包谷村的田里。
李伟国司长看到一位正在把萝卜往车上装的老人,上前问道,“老人家身体怎么样?”老人说“还可以,不过干不了重活咯。”李伟国接着问,“那家里谁来种地呢?”老人笑着说:“以前靠人工,现在田里有了雷沃拖拉机,种地可不用我操心。”
围炉座谈共谋脱贫 让包谷村变“面包村”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民们的脱贫愿望,扶贫调研组与村里老乡、当地农机系统和地方领导一起围坐在村委会办公室的碳火盆旁,拉家常、谈问题、话发展。
村党支部书记张宏林向大家报了喜讯,“村里组建兴泰农机专业合作社后,贫困户陈奇全和陈化群已经流转了178亩土地了。彭桂花等16户贫困户都从中受益了。农机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得到了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现在发展势头很好。”张宏林话锋一转,“不过,我们这里底子薄、技术也不到位,塑钢大棚和种植蔬菜的农机还很匮乏,希望这方面能多给一些补贴。”听到这个困难,李伟国司长悉心为张宏林和村民解释,温室大棚每年只有11月至4月这半年的使用时间,但要投资几十万元,对于现阶段,使用率不高,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包谷村要想通过农机化带动农民致富,核心还是要办好合作社,把合作社做扎实了,再考虑其他的致富项目。看到张宏林面露难色,雷沃重工党委书记梁启荣说技术问题雷沃能帮忙,“为了让农机在包谷村用得好、有效益,雷沃重工将尽快组织技术人员为村民开展培训,为包谷村的合作社和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撑。”
听到能有技术扶持,村民们喜笑颜开。村民张兴武说,“我们粮食收割以后,晾晒场地非常小,不够用,很不方便,领导们能不能帮我们搞一台烘干机。”李伟国司长笑了,“全国都在搞烘干,你这信息还挺灵。”张兴武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不过,接下来李伟国为村民们详细分析了烘干机械的使用条件,张兴武很快打消了添置粮食烘干机的念头。“首先要看到底有没有必要引入烘干设备,以包谷村来讲,买烘干机划不划得来?另外,合作社还要重点考虑让机器实实在在地产生效益,去哪找活儿,怎么带动农户真正赚到钱,怎么带动贫困户一起渡过难关。”
村里一位84岁的老人咂摸着,这前来扶贫的领导真懂业务,也真心想带动村民致富,于是便拉开“话匣子”讲述起包谷村的“红色岁月”:包谷村是红色文化重要根据地,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所创建的红军供给部就在这里。当时,人们吃不起别的,只能吃苞谷,包谷村也因此而得名。“我岳父和许多村民曾一起参加红军,但很多人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他们苦哦,跟他们相比我们已经太幸福了,生活过得去,只是跟其他富裕的地方比起来,还不是那么好”,老人说,“我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你们的到来让我看到了快速脱贫的希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6-12-22/227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