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安徽:合作社主动应对禁烧令


:张昱

10月中旬,安徽省玉米已基本收获完毕,水稻也收获过半,全省“三秋”工作重点转移到秋种。这是安徽省严格实施秸秆禁烧令以来的第一个“三秋”,省政府要求,全省今秋主要作物秸秆还田利用要达到秸秆总量的40%以上,到2017年基本实现100%有效利用。禁令之下,农民合作社主动应对,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表现出与普通农户截然不同的特点。

尝试新技术,迅速应对秸秆禁烧

10月14日上午,阜南县许堂乡许堂村路边田地里,刘杰等几个村民正在等待旋耕机帮自家整地。他们的田不多,自己没有大农机,农忙时需要雇农机干活。虽然今年当地政府免费提供秸秆还田作业服务,但提起禁烧,几人还是颇有怨言,有说限茬后机收涨价的,有担心地里秸秆太多影响下季收成的。刘杰说:“通过宣传,我们也知道秸秆还田有好处,但还是有很多人把秸秆拉回家放着。”

与这些普通农民不同,农民合作社社员和种粮大户们面对秸秆禁烧的新形势,要积极主动得多。同样在许堂村,富友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于喜早早就谋划起秋收秋种。因为秸秆还田,他还特意更改了秋种技术,实行深翻、机播和化肥深施。“秸秆还田我已经搞了4年了,开始是小范围试验,现在全部还田。还田对土壤有好处,特别是还田后深翻一遍,杂草少了,在农作物生长期还能省不少化肥。”韩于喜说。

在部分水稻种植区,由于田块小,大型秸秆粉碎机械难以下地,秸秆只能离田处理。舒城县城关镇高塘村东方粮油合作社理事长葛义学今年购买了全村第一台打捆机,正在自家田里试验示范。他还专门建起了秸秆收购站,用实际行动支持秸秆禁烧。他说:“作为合作社领头人,我肯定要支持禁烧,为此宁愿多付出些成本,更何况买机子和作业政府都给了补贴。为了给秸秆找出路,我们县还建了生物质发电厂。”

学习好做法,引进省外先进经验

葛义学算了笔账,他家今年20%的稻田秸秆离田处理,剩下80%都要直接还田。“秋季比夏季还田难度大。”葛义学分析,“水稻秸秆量多、含水多、柔性大,机械操作难度更大,而且土壤水分大的时候埋不下去,必须得等天晴土壤干燥后,否则会影响作物茬口。”

为了顺利完成秸秆还田任务,葛义学特意跟着农机部门专家去江苏考察学习,带回了“全量还田免耕套播”的技术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我们在水稻收割前1—2天套种小麦,收割时让切碎的稻草均匀覆盖在种子上。不过这种方法对农机农艺要求较高,目前还在试验阶段,我认为能够成功!”葛义学对这次交流学习的成果很满意。

阜南县许堂乡邰庄村的刘正宏,是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为了学习深翻技术,他去了山东好几次。“秸秆粉碎还田后深翻一次,能翻25公分,这样可以把秸秆翻到土下面让它慢慢腐烂,最后变成有机质被充分利用。”他指着深翻过的田块,介绍得头头是道,“我们自己合作社的机械作业,增加的成本能够承受,而且土壤培肥了,总的来说是划算的。老百姓喜欢种‘卫生田’,把秸秆弄回家,未必合算。”

舍得增投入,节本增产效果好

10月中旬,阜南县秋收已经基本结束,秋种刚刚开始。一路上,能见到不少田里玉米秸秆被一垄一垄堆起,有些村民正用板车往田边拉。31岁的汪向雨说,他要拉上百车才能清理完自家田里的秸秆。51岁的赵复霞算了算,玉米收割脱粒一亩地要花100元,机播要40元,如果再增加40元还田处理的成本,实在有点舍不得。

与普通农户不同,种粮大户和合作社舍得在秸秆处理环节投入,有些已经尝到了甜头。韩于喜说:“根据4年秸秆还田的经验,现在我们已经总结出一整套适宜的耕作方法,包括深翻、旋耕、化肥深施、镇压等等。目前发现,一来能节省20%的化肥,二来土壤不板结,最关键的是玉米增产超过15%,效果十分明显!”但他也说,对于没有大农机的普通农户,这么多机具的使用成本显然难以接受。

利辛县是安徽的农业大县,今年全县玉米长势特别旺,亩均产量513公斤,创了新高。与此同时,玉米秸秆量也特别大,127万亩秸秆亟待处理。秸秆还田实施过程中,不少农民向农机农艺技术人员反映:“秸秆量这么大,会不会影响小麦生长?”该县农机局局长汝其林介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局大力推广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一台机子约1.5万元,国家补贴2000元,市县再补30%。补贴政策出台后,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购买积极性很高,新增220多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处理 化肥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