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梅
2007年10月25日,一个在吉林农机化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日子,吉林省农机部门在九台市西营城镇榛秸泡村举行了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启动仪式,这是近十年来吉林农机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时任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韩长赋亲临现场,并与前来祝贺的农业部、财政部领导共同揭开了“吉林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的金色牌匾,一场轰轰烈烈的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就此拉开序幕。
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伊始,就被省政府提升为“国家全程农机化的示范工程、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引导工程、增产百亿斤粮食的保障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给予重点支持。特别是在起步阶段,韩长赋倾注大量心血,建议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在北方旱田地区推广深松秋整地并将其列入国家补贴的一个种类。正是这两个建议,为吉林省粮食生产全程农机化发展赢得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可谓前所未有,每年拿出1亿元以上的资金与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配套使用,不仅机具补贴比例高达50%,还补贴场库棚、补贴作业、补贴贷款利息。
要说地里的农活,最累的就是水稻插秧和玉米收获,而这两个环节也正是吉林多年来发展缓慢、薄弱的环节,这两个环节不突破,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就无从谈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农业机械装备是基础差,而且农民差钱,买不起,因此,全程农机化就从这两个关键薄弱点切入。当年一台6行乘坐式插秧机销售价格是10万元左右,中央补贴3万多元,省里再补贴2万多元,钱解决了,农民的购买积极性也提高了。2006年全省水稻插秧机只有2700台,现在已达到4.2万余台,年均增长近5000台。玉米收获机2007年还在选型试验示范,如今基本攻克了玉米高、粗、密、结穗部位不一、垄距不均匀等难题,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2006年全省玉米收获机才80多台,实属凤毛麟角,目前已经达到2.5万余台,平均每年增加3500台左右,特别是今年增加了近9000台,全省玉米机收水平达到了48%以上。
在实施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前,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30%,这30%还基本都是小四轮旋耕灭茬的“贡献率”。经过七、八年的全程农机化建设,如今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76%,农民卸掉了农忙季节繁重的农活,“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臂汗滴田”的劳作场面已一去不复返。过去人工种地两个人一天种半垧地,现在一台两行播种机一天种6、7垧,一台玉米收获机顶20多个人力,农民工返乡种地潮、秋收潮悄然退去。保护性耕作、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深松整地等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节本增效的新技术遍地开花,结下硕果累累。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将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作为建设主体,是吉林推进全程农机化的又一创举,2007年以来,全省已培育发展固定资产原值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7000多个,成为农业生产的中坚骨干力量。2014年中央1号文件将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作为农业农村的重大改革内容,而吉林早已率先迈出了这一步。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到底还有多远?2010年吉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15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80%以上,水稻种植、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90%,水稻种植、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5%和80%”。由此可见,吉林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机局)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4-10-28/23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