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地方“两会”,代表委员为农机化发出“好声音”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如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的农业新“四化”,成为未来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随着地方“两会”的相继召开,各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农机化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们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农机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言献策。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2013年福建省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在关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新年部署中,报告强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强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机械装备,推进无土基质栽培等现代技术应用。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永健表示,福建不是农业强省,人均只有五分耕地,只有向现代农业发展才有出路。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专门出台了优惠措施。他说:“由于设施农业建设成本较高,不能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因此,政府鼓励大棚建设公司与农民签订协议,帮助农民搭建大棚,以‘租赁’大棚设施的方式提供给农民使用,农民只需承担每年的租金。”

鼓励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节水农业

河北省水资源短缺,推行节水灌溉,建立节水型农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在2013年,河北省积极推行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以及科技支撑的“3+1”节水模式,推广9.6万亩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措施,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0万亩。

在2014年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提出:一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二是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稳定粮食生产,推进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应当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节水农业。

改善旱作节水技术,实现粮食增产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全年降水较少。近些年来,甘肃省农机局坚持以提高旱作农业技术、推进旱作农业发展为中心,大力引进推广旱作节水新技术,使全省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从现有的土地资源储备和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来看,未来发展粮食生产的空间十分巨大。政府应该加大设施农业补助标准,对特色优势产业给予适当补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甘肃省政协常委、民盟甘肃省委会副主委、金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其奎提出:首先,甘肃中东部地区,雨养农业区随着坡改梯等工程措施和全膜双主播等旱作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实施,不仅拓展了粮食增产的空间,而且实现了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的循环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其次,要保障本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需要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进步,改革粮补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省里应积极谋划粮食产区综合开发,分区施策、分步推进产业化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工程措施的实施,不断改善现有农业基础条件,充分挖掘本省耕地潜在空间,保障粮食安全。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没有过硬的农田水利设施,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农业生产就不可能稳定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不可能稳步提高。山东省人大代表申长友指出,应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利用3—5年的时间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他强调,在现有基础上,要不断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具示范推广力度,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本文由记者金娟综合整理报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设施农业 农业发展 大棚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