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如何跨?跨到哪?——诸城跨区作业新动向


徐春光 潘月文

编者按

“三夏”作业已经开始,作为跨区队伍主力军之一的山东机手们,他们既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跨区优势,也面临着越发激烈的竞争局势。本期,深度“三夏”栏目关注山东省诸城市一批跨区机手对今年跨区的看法,期望能从中一窥未来跨区走势。

 

与南方相比,北方跨区作业机手似乎有更多的机会,“三夏”跨区主战场上,他们西到河南、东至山东、南下安徽和湖北,也可以根据收益情况到北京、天津等作业费较高的地区“吃顿加餐”。但是,从近几年跨区作业市场来看,北方地区的“麦客”和机具数量发展速度很快,越是活儿多的地方,竞争也越激烈,北方的跨区作业队伍是否有对策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跨区作业市场?5月下旬,山东省诸城市的跨区队伍陆续“开拔”,来看看他们的新变化和新主张。

如何跨区?

从政府牵头到合作社组织

“近两年,由政府组织的跨区作业服务队越来越少了。如今,跨区机收的规模和路线也从过去的大兵团、主干线向小分队转变。大部分跨区作业服务队都是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出征,2—3台收割机编组分散作业,这样的编队机动灵活,更加富有成效。”诸城市农机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董培龙是诸城市贾悦镇一名机手,今年是他第一次参加由兆星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的跨区作业。“24号那天一大早,我们合作社组织的1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按既定路线到达河南省新野县,由于合作社事先已经给我们联系好了作业地点,收割机从汽运车上一开下来就直奔麦田。我当天就收割了近百亩小麦,亩作业费55元,收益还可以。”5月29日,正在河南省新野县参加跨区作业的董培龙通过电话欣喜地告诉笔者,“还是参加合作社好,就连吃住都给我们想到了。我们只管好好干活,其他的事都不用管。”

找到“家”的感觉的不仅仅是董培龙一个人。据了解,今年诸城约有四百名机手参加跨区作业。如今,他们当中的80%都加入了大大小小的农机合作组织,通过集体的力量在跨区作业中大显身手。

跨到哪儿?

跨区队伍想法不一样

往年在外奔波的“麦客”,今年却不愿出远门。每年一到小麦成熟的时候,他们就会驾驶着各种农用机械,活跃在各地的田间地头。当下正值河南小麦成熟,不少多年在外奔波的“麦客”今年都选择了窝在家里。

26日早晨,带领4台收割机经过一夜的“摩托化行军”,刚刚抵达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阳县保河乡关庄村的咸耀强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计划。老咸说:“一些老客户打电话联系我,说是他们那边的麦子熟了,急着收割。由于今年春天的干旱,加上这场大雨势必会造成雨后小麦收获期相对集中,缩小了作业半径和作业时间差,加剧收割机紧缺局面。”

文明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鹿汝春,这个往年都会积极带着社员跨区作业的老农机,今年放弃了跨省作业计划,整个合作社的10多号人也都没有外出。他说:“过去不少机手跨区作业都走得很远,这在整体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的情况下是正常的。但是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十年来,各地机具迅猛增加,有些区域本地收割机即可完成作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盲目跨区前去竞争,势必会处于劣势,所以根据现实状况,在揣摩不透市场‘变数’、对市场风险有担心的情况下,调整一下行动路线很有必要,我们今年还是决定改在‘家门口’赚麦收钱会更稳妥。”

和鹿汝春的“退守”正好相反。麦客马金华说,今年长距离跨省际作业的机具明显少了,在本省内中短途跨区的机具多了。根据这一新形势的变化,他带领所在的后徐宋村13台收割机,还是决定到千公里外的河南省新野县参加跨区作业。实际情况果真不出乎预料,新野县王庄镇乔湾村今年种植3000多亩小麦,往年作业高峰期不少于几十台收割机,今年情况截然相反,在这片偌大的麦田只有马金华的机组和当地几台机械在忙碌。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投入数量减少是出现作业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今年新野县小麦种植面积80万亩,全县收割机保有量仅有450多台,与全县麦收机械需求量2300台存在很大缺口。今年新野县小麦机收的价格为每亩55—60元,同比每亩机收上涨5—10元,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价格下跌,加上油料每升价格较往年降低0.3元左右,这一“涨”一“跌”,着实让这些跨区“麦客”喜不自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联合收割机 田间地头 干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