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鹏
3月13日,农历二月初二,是吉林省乾安县家家户户吃猪头的日子。中原大地春天的脚步已悄然临近,但这里依然北风呼啸,气温到了零下十五度。
据乾安县副县长王俊玉介绍,乾安县是全国仅有的一个村镇地名称谓用《千字文》依序择字取名的县。国际区域性环境组织评价其为中国最奇特的乡村地名文化博览园。该县是风沙干旱盐碱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总人口35.4万人。就这样一个人口较少、区位很差、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县,短短几年间,便一跃成为吉林省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县。
刺骨的寒风中,我们随同第十七调查组,一同前往所字镇则字村。则字村是全镇发展较好的村,这个村耕地1050公顷,居民402户,全都以土地入股了则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
在则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兼村支部书记李志祥的办公室里,虽然寒气袭人,但是气氛热烈,身高马大的他声音宏亮,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合作社发展的风雨历程。
据李志祥介绍,则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05年,2012年合作社股民分红一等地每公顷7600元。近几年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改善。全村新修了水泥路,铺设涵管,在村里栽植绿化树。建设了集文化室、洗浴室、图书室、娱乐室于一体的活动场所,改造有线电视、电话线路,安装自来水。“全体村民正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向着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迈进。”李志祥说。
县农机局局长曹波说,则字村农民由过去不认可农机专业合作社到现在的认可,由过去的拒绝到现在的接受,由过去干群矛盾激化到现在平安共事、创建和谐家园。这一切变化都来自于农机合作社一心为农服务,农机合作社使农民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世故走向文明、由被动走向积极、由逼迫走向自发,农民思富、盼富、愿富、快富的思潮一浪高过一浪。
苦口婆心劝入社据介绍,刚开始建农机合作社时,全体村民认识不到位,都不想入社。为了消除村民对建设农机合作社的认识阻碍,达到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当时所字镇和则字村干部不惜跑断腿,磨破嘴,真可谓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
请上来讲。一部分群众认为搞农机合作社是集中土地,搞大帮哄,领导作秀,老百姓得不到什么好处;另一部分群众认为各户承包土地地力不同,茬口不一样,入社后不合算。为此村里召开村干部扩大会、老干部座谈会、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联席会。镇党委、镇政府领导亲自到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就成立农机合作社的目的、意义、前景、市场、收入等方面做深入浅出的讲解,给群众开脑、明目、通窍、定神,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卸下群众的思想包袱,把群众的兴奋点调动起来。
走出去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让群众彻底打消心理顾虑,村党支部先后组织村民260多人次到其他县先行试点村考察学习。在这些村,他们聘请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为村民做报告,聘请入社后富起来的群众现身说法,聘请没入社的群众谈心理感受。看到了那里的村民富了,集体强了,街路平了,环境美了,群众笑了,感觉建设农机合作社是一条正路,干部想的是一件正事。
对比算账。理怕掰,账怕算,群众存在疑虑的主要原因是有一层窗户纸还没捅破。李志祥把所有的镇村干部调上来,分成10个小组,深入村民家中,和他们聊天对比算账。你一公顷土地好年头种普通玉米最多也就纯收入2500元左右,可里头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一旦遇个坏年头,不但亏钱,老本还搭上了。入社后,一年每公顷给村民4000元,还享受分红待遇,并且农机合作社还和入股的村民签订合同,如达不到4000元,一是村干部工资做抵押,二是村机动地作抵押,保证村民旱涝保收,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村民夏广议说:“现在我们老俩口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在村内打工,地里收入和打工收入加起来有近5万元,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社伊始,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刚立起的电线杆被推倒了,刚挖出的地基沟被填平了,村支书李志祥家的仓房三天被点着过两次,一些平时对村里工作有意见的村民,常常三五成群到村里滋事。开弓没有回头箭,村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协作,凝力攻坚。老党员、老支书张友主动出马,动员自己的亲戚入社,踢开了头三脚;老党员张启第一个把土地入社,并要求自己的儿子、女婿全部入社;村里所有的党员都入社了,党员的亲戚入社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农机合作社的建立起了关键性作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3-3-18/23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