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梅花”过境有惊无险 农机人应急值守保农田


何苗 杨雪

今年以来,我国极端异常天气频发,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在灾害面前,各地农机部门按照农业部部署,高度重视,严加防范,充分发挥农机在防灾抗灾方面的优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特别是在近期南方部分地区的持续旱情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面前,农机人提前准备,主动出击,奋战在抗旱防台风的一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梅超风’没有对秧苗造成损害,就是风比往年这时候大了一些。”提到刚刚过去的今年第9号强台风“梅花”,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王烈农机插秧服务合作社社长王守远可是大大松了一口气。平明王烈农机插秧服务合作社负责周边4000多亩的机插秧,还有为数不少的水稻机械化一条龙服务。听说“梅花”要来,王守远也十分担心,好在是有惊无险。

这个被称为“梅超风”的台风“梅花”,8月6-8日在我国登陆过境后,似乎并有施展预期的威力。记者电话采访后获悉,在浙江台州、江苏连云港、山东青岛等地,台风“梅花”对当地农田的影响十分有限,农作物基本没有遭受损失。同时,这也与各地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提前组织做好应急预案和防台风准备是分不开的。

“可累坏了县农机局的同志了。他们早在8月3日就到村里来查看庄稼生长情况,并培训村民台风避险、灾后保苗知识。4-6日之间他们天天打电话过来询问村里的天气、庄稼情况,让我们时刻注意!”王守远说。

不仅是东海县农机局,无论是从农业部,还是台风经过的省份,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农机部门都将防台风防汛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保证了台风过境时,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据了解,强台风“梅花”先后影响了江南东部、江淮、黄淮、华北和东北地区南部等地,带来了较强降水和大范围持续狂风天气。而当前刚好距秋粮成熟收获还有2个月左右的时间,正是秋粮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自“梅花”生成后,农业部实施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随时关注台风动态,分析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安排落实渔船回港、农业设施加固以及成熟作物采收等各项防御措施。农业部还要求各地要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强化各项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加快组织农民抓紧抢收成熟的在田作物,做好果树和大棚设施等防风处理;干旱地区要抓住降雨的有利时机,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并且要抓紧组织农机具对受淹农田排水降渍,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修复受损农田设施,尽快恢复生产。

为了切实做好防御工作,充分发挥农机抗灾减灾作用,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农机系统结合地域特点,将抗灾保苗工作放在首位。

作为“梅花”首先登陆的浙江省,省农机局于8月3日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农机抗台防台工作的紧急通知》,部署农机防台抗台工作,要求浙江沿海地区高度重视“梅花”防御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切实加强灾情信息调度,狠抓灾后恢复生产。各地立即紧急落实防御措施,根据台风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预警和抢险方案,成立农机抗台救灾服务队,积极组织拖拉机、挖掘机等机具,以便台风来临时能及时疏通田间沟渠;组织农机合作社、机收大户,调度联合收割机,切实做好早稻抢收工作;加快晚稻机插进度,力争在台风到来之前完成大部分晚稻机插任务,对未能及时机插的早稻,将秧苗转移,避免秧苗受淹;及时检查温室大棚、机库房等设施,按照抗大风、防大雨的要求予以加固,并根据风力、雨势变化,及时拆除薄膜、遮荫网等;对抗风能力不强、地势相对低洼的场库棚,将机具、设施等物资转移至安全地带。同时,浙江省农机局还要求各级农机部门要加强与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梅花”动向,掌握其路径、范围、强度等变化情况。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根据灾情适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记者从台州农机部门获悉,当地沿海地区都平稳度过台风侵袭。在农业农机部门的提前防范部署之下,大风降雨天气对农田作物影响有限,水稻机插秧苗长势正常。

8月6日,超强台风“梅花”逼近了江苏省,虽然大部分沿海地区农田没有受到台风影响,但是江苏省沿海地区启东市根据本地特点积极部署防台抗台工作。各乡镇农机管理部门研究紧急应对预案,并通知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度过台风汛期,并迅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所有机具停止作业,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停放。尤其是沿海地区严禁农机下海作业,确保人机安全;认真做好抗台抢险准备,要求拥有拖拉机、挖掘机、抽水机的农机手及时对机具进行全面检查,保持机具性能完好状态,并备好油料,随时准备接受统一调度,参加抗台抢险工作;保证镇乡农机管理员24小时通讯畅通无误。同时,要求农机销售、维修单位做到人员到岗,备足货源,随时准备抢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台风 梅花 晚稻 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