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直击麦收一线:将跨区作业进行到底(一)


马铮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1999年底年仅19岁的刘鹏从西安某民办高校退学回到家里。对于这个选择,父亲没有责备他,而是对他说,“你也是大人了,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可是你不能待在家里幻想以后的生活。既然如此,你就先跟我开收割机吧。”

当时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刘鹏就此与收割机结缘,一干就是10年。而且他还说,希望一辈子致力于跨区收割事业,直到我们国家的收割水平跨上新的台阶,不再需要跨区作业或他自己干不动了为止。

“我看过一个故事,美国当年也搞跨区机收。一位机手搞了一辈子跨区,他的儿子后来成立了一家收获公司,再然后,又传给了他的孙子。故事里没有提到他们对农机有多么热爱,但我总觉得如果不是对收割机、对跨区作业有种说不出的情怀,恐怕不会一家祖孙三代都投身于这个事业。我现在的情况可能跟他们有点相似,大概我生来就是要投入跨区作业的吧。我会将跨区作业进行到底。”

刘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成立了陕西渭南市鹏程农机合作社,出任理事长。去年“三夏”期间,本报就曾报道过刘鹏带领以鹏程农机合作社成员为主的“陕西跨区联盟”转战数省,进行跨区作业的新闻。今年在河南省邓州市采访时,记者又遇到了他。

 

高科技设备武装收割机

邓州位于河南与湖北交界处,纬度比较靠南,几乎可以算是小麦跨区机收的起点。刘鹏和他的伙伴王宏民早早就带领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这里,准备打一场漂亮的跨区战役。与去年相比,这支队伍中收割机的数量有了一定的增加,而技术含量更是令记者惊叹。

今年刘鹏和王宏民带领的跨区机收队伍打出的是“北斗星通、北京大学、陕西跨区联盟跨区作业调度示范车”的旗号。规模有50多台,绝大多数都是2年以内的新车。机手大部分来自陕西、河北、河南等地。记者注意到,每台收割机的驾驶室内都装有一台以前从未见过的设备。刘鹏告诉记者,这是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和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专门针对跨区作业机组对收割机监控调度的需求,应用卫星定位、移动通信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开发的“小麦跨区作业收割机监控与调度系统”设备。

“这套设备就跟汽车用的GPS卫星导航系统差不多,还多了看其它设备位置以及相互之间通信的功能。今年我们每台收割机都配备了这种导航系统,效果真是没得说,比我之前想象还要好。光说不行,你来看,”刘鹏把记者拉到他的指挥车上。“比如说吧,我现在想知道50号车在哪里,是不是正在收割,在界面上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你看,这里显示它的时速是4公里,状态是正常,那么说明它正在作业。因为正常的作业速度大概是每小时3.5公里到6公里多,而在公路上转移的时候时速应该在20公里以上。”刘鹏在设备屏幕上指点着,告诉记者。

“这样一来,我们的管理和服务都能上一个台阶。我们跨区作业队来到邓州,也要靠当地经纪人来联系作业,由他们把机手和收割机领走。因为我们毕竟不是本地人,对道路、位置等情况不太熟悉,如果我们的队员需要服务,比如更换配件,或者跟当地农民发生什么纠纷之类的,往年只能通过电话和我们沟通,而我们想找到他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更别说要花不少电话费了。现在通过这套系统,我们找他就易如反掌了,系统会自动规划出一条路径。就算机手把设备关了,系统也能知道他关机之前的位置。”

说话间,屏幕上弹出一个对话窗口,显示“18号车:紧急消息”。刘鹏按下一个按钮,对话窗口展开为一行文字:“我的油管断了,请速送配件来。”刘鹏敲击键盘回复道,“别着急,马上到”。随后在设备上锁定了18号车的位置并规划了路径,开着服务车带着记者出发了。

“刚才你看到了,每个终端设备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发送消息的。有了情况连电话都不用打,发消息走手机网络,只花一点点流量费就行了。还可以群发信息,比如天气预报之类的。还有,你看我刚才是在指挥车上操作的,而现在咱们开的是服务车。这套系统连规划的路径都能在终端上传输。”刘鹏告诉记者。在公路上走了大概七八公里,导航系统将服务车带到了一条土路上。再前行了几百米,就看到一台贴有“北斗星通、北京大学、陕西跨区联盟跨区作业调度示范车”的收割机停在麦田里。刘鹏把配件给机手送过去并帮他换上,边干边说,“怎么样,应该没耽误你收割吧?”记者注意到,此时距收到求助信息还不到二十分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地理信息系统 纬度 定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