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合作社人才培训:“想说爱你不容易”


杨雪 杨鸿博

21世纪什么最珍贵?人才。在我国农机化进入中级阶段的背景下,人才对于农机化事业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在今年6月29日,农业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人才对于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认可。《意见》明确提出今后要加大对农机合作社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财会人员等业务骨干的培训,并进一步提出要扩大培训主办方的范围,支持农业大专院校和农机职业技术学校开办相关专业和课程。

农机合作社近年来在各地的发展,大多数都依靠的是农村中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机大户牵头成立。这些农机大户的技术和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好与坏。可以说加大对这些骨干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正是抓住了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一个关键。《意见》要求加大农机合作社人才培训力度的措施必然获得农机大户的欢迎。那么,目前各地在农机合作社人员培训情况究竟怎样?农户和农机手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培训的?当前究竟什么样的培训是他们急需的?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社员。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山东省嘉祥县疃里镇农机作业合作社社长朱庆来告诉记者,自从去年1月份参加完山东农业大学组织的一场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题的培训之后,自己就再没有参加过其它培训。究其原因,是他感到这些培训并不是专门针对农机行业的,对自己“用处不大”。“参加学习的合作社代表有300多人,据我了解,属于农机行业的不超过5个人。”

对培训中农机行业代表仅占不到1/60的事实,老朱坦言现有的很多培训在内容上跟农机合作社的实际需求仍然有距离:“跟一般的农业合作社相比,农机合作社比较特殊,基本上属于劳务输出,没有产品。在经营上也就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现在搞的这些培训,很多都对不上农机合作社的路子。”老朱说,如果以后能有专门针对农机合作社方面的培训,他还是比较愿意参加的。

相比老朱,江苏省常州市君辰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李臣这两年则算得上是“频繁”参加各类培训了。“今年3月份刚刚参加过区农工办组织的一个培训,7月份还要参加一个。”李巨介绍,近两年常州地区这种由区县农业部门出面组织的培训平均一年能有2到3次,内容主要针对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财会账务方面,一般在培训结束后还会组织到附近的示范合作社参观学习。不过谈到培训内容,老李却难掩自己失望的心情。“还是感到有些‘对不上路’啊”,老李说:“主要在针对一些种植、养殖方面的农业合作社,专门对农机方面的几乎没有。现在最想知道的还是我们农机合作社方面的管理经验。”

主办方单一专业院校主体缺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农机合作社社员参加的培训的主要有三类:一是农业或农机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培训内容比较广泛,这也是目前培训的主要类型。二是由农机生产企业举办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农机操作和保养技术的,这类培训也占了很大比重。三是农机专业院校举办的培训,这类培训目前还相当缺乏。

李臣告诉记者,在常州地区,培训一般是由农机部门出面组织,农机企业和经销商主办,尤其在针对农机手的农机技术培训方面,很多时候就是厂商直接一手操办。“主要就讲讲机械常识和理论知识,每次我们选一到两名入行较晚的机手参加培训,因为内容上没什么变化,以前参加过培训的机手一般就不用再去了。”

而对于社会上组织的企业管理培训,老李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听。“他们就是泛泛的讲一下企业管理,可合作社跟企业是不一样的管理系统,他们讲不到咱们的路子上去。”

在言谈间,老李表现出了对“真正对路”的农机合作社专业培训的满心期待。然而安徽省肥西县敏德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经理严德敏却更倾向于技术培训。

老严说,现在农机更新换代很快,很多新机器、进口机器,农户拿到手里都不知道该怎么用,因此国家加强农机技术方面的培训,老严感到“非常迫切”。但对于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老严却不怎么感兴趣。

可以说,目前各地培训主办方的结构构成仍然比较单一,而在专业性和针对性方面相对较强的农业大专院校和农机技术学校还没有普遍参与进来。由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因为照顾面比较广,难以具备很强的针对性;而由企业担纲又容易局限于“本品牌”,而且存在着过于偏重机械操作以及培训内容重复率高等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出 其它 强化 重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