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青海农机化30年厚积薄发


罗志勇

青海的农牧业机械化事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其发展历程漫长而艰辛。而青海农机化事业的真正振兴,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自80年代初。在国家大办农业机械化方针的指引下,相继出台政策,准许农牧民个体购买、经营农牧机械,打破了长期以来只准国家、集体经营农机的单一格局,对农牧业机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形式进行了改革,农牧民有了自办机械化的自主权,农村牧区出现了农牧民自购自营的“小农机购买热”,适应青海农村牧区的小型拖拉机、柴油机,以及配套机引农具、半机械化畜力农具大幅度增长。到1985年底,全省拖拉机保有量达33607台,其中小型拖拉机占28589台。其综合农牧机械动力装备水平、亩均拥有量跃居全国第5位,西北第2位。

此时,青海已建立起了农机管理机构,负责拖拉机及其农机具的落户、检审、安全监理、质量检测及推广等工作。此后,随着许多大型农牧场的撤销合并,国营机械行业体制改革等大环境的改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青海大中型拖拉机的配置与运用曾一度陷入低迷状态。但随着青海农村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广大农牧民群众购买小型拖拉机的势头却经久不衰。从1985年以后,青海地区的大中型拖拉机社会保有量一直逐年递减,而小型拖拉机的社会保有量却长期处于大幅度增长趋势。到1995年时,全省小型拖拉机的社会保有量突破10万台大关。此后,每年均以1万台的增加量稳步发展。到2000年时,我省小型拖拉机的社会保有量已达17万台。在此期间,以私营为主的联合收割机和农用运输车的社会保有量也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2000年末,全省拥有私营联合收割机670台,私营农用运输车8906辆。每年金秋时节,从东至西,浩浩荡荡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队伍中,有不少是我省私营联合收割机。

世纪更替之际,“三农”问题再次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惠农政策相继出台,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总会给中国农民带来新的惊喜与实惠。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青海省农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农业机械化工作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免除农业税,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再次激发了农牧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向往与期盼。至2007年底,青海地区各类拖拉机社会保有量已近25万台,农用运输车社会保有量已近3万辆,农机总动力达350万千瓦。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农机具日趋成熟,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机械化对农业的贡献率日渐突出。

近年来,青海农机化装备结构出现了喜人的变化。随着国家在西部地区退耕还草(林)战略的实施,新型的牧草种植、喷灌、收获等先进机具被大量使用。在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农业机械的推广与使用,青海的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大批先进实用的农牧业机械正在引进、推广和使用。深松机、免耕播种机、分层施肥播种机、马铃薯种植和挖掘机械,以及园林、蔬菜种植等领域的门类众多的机具大量涌现并广泛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已经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向第三产业转移。农民增收的途径正在逐步拓宽,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城乡、工农差距不断缩小,实现社会的全面小康,即将梦想成真。

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党中央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机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多年来,全省农机管理部门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农牧业机械化生产安全。当前,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依法监理和科技兴安的理念,以完善农机安全政策法规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水平为重点,提高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努力构建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农机管理部门认真贯彻“五整顿、三加强”的相关要求,加强了对拖拉机培训机构的管理,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和农机手的培训关、考核关,从源头上减少了农机事故隐患。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拖拉机 农业机械化 联合收割机 农业现代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