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杨灯聪和他的农机合作社


王永鸣

近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浙江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至目前,合作社的总数已达到近200家。总结浙江全省农机合作社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下梁村以工商资本投资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化服务模式;二是瑞安市篁社粮友农机合作社为代表,以农民自主联合从事农机化服务模式;三是海盐县“久洋农机合作社”,以农机部门牵头模式。而在2007年8月份成立的台州市椒江惠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却与众不同,它是以杨灯聪个人出资组建,并真正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合作社。

弃商经农路

杨灯聪今年51岁,是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柏树里村人。1985年在经商浪潮的推动下,他搞起了眼镜和鞋帽的销售。在掘得了第一桶金后,杨灯聪选择了在河南省洛阳市落脚,从事服装、皮鞋等的批发和零售。由于经营有方,生意越做越大,他又开办了一家歌舞厅,年收入上百万,成了洛阳市同行业的翘楚,还被选为洛阳市个体协会副会长和洛阳市工商联副秘书长。就在事业蒸蒸日上时,一次回乡探亲,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2003年春节,杨灯聪携全家回乡探亲,他看见阔别多年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自己的柏树里村,家家盖起了小康楼,全村办起了20多家工艺品厂,产品大多是外销,生意相当红火,全村强劳动力都成了上班族,经济收入可观,生活非常富足。但经济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严重的问题,全村900多亩粮田没人种,全部抛了荒。杨灯聪听母亲说,早些年,自己的田是交给别人种的,还倒贴给他人每亩50元的农业税。在家的时间里杨灯聪想了好多好多,吃不香、睡不稳,心里萌发了一个念头——“别人办工业,我要种粮食”。他将想法和家里一商量,立即遭到了反对。首先是妻子的不理解,说他是放着现成的好生意不去做,却要去干亏本的买卖。紧接着是兄弟姐妹及亲朋好友们的轮番劝说,一致要老杨打消这个念头。但杨灯聪认准了道路决不回头,他耐心细致做妻子的工作。他妻子也知道他的脾气,最后也只好同意他,但提出一个要求:先干一年试一试,但洛阳的事业不能丢,先雇人看着,不行就重操旧业。而老杨认为,要干就彻底地干,不能一心两用,只有釜底抽薪,这样才能死心踏地。春节过后,杨灯聪回到洛阳,将多年创下的产业低价转让,从而走上了弃商经农之路。

无悔农机情

真正要从事农活,刚开始杨灯聪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如果还是象以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劳作,肯定一事无成。为此,他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来过渡,一是为安抚妻子,在当地开办了一家饭店,让她负责经营;二是自己从养猪开始入手逐步进入角色。他的想法非常简单,饭店的剩余饭菜可用来喂猪,而猪的粪便又可作肥料,一举两得。思路确定后,当即就买了30只猪来喂养。

杨灯聪在养猪的同时,对全村的状况开展了调查,摸清了多少户不愿种田的,然后逐户上门做工作,要求承包他们的土地。就这样,在2004年,杨灯聪在一些村民的手中接管了56亩土地开始了种粮的尝试。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老杨抛开了一切事务,一心扑在种粮技术的钻研上,他经常向附近的种粮大户请教,又专门买了一些专业书籍学习,同时还聘请了自己的兄弟杨灯顺来作技术指导,因为杨灯顺是老牌的农科员,农业技术知识非常丰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精心管理下,这56亩土地当年就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看着金灿灿的稻谷,老杨的心里比做生意赚到钱还高兴,逢人便说自己下海做生意是一把好手,下田种粮也能成功。第一年的尝试成功,杨灯聪信心大增,种粮的积极性也愈发高涨。2005年,他承包了90亩,2006年是360亩,到今年种植面积已高达816亩,就这样,全村的土地基本上全让他给种上粮食了。

经过几年的拼博,随着土地承包量逐步增多,杨灯聪感到压力愈来愈大了,因为村里没有多少农业机械,遇到农忙季节都要雇请外地的机械来耕作,耕一亩田要80元,有时还因雇不到机而延误了农时。老杨心里一直耿耿于怀,他想要是自己购买这些农机具不但自己用,空闲时还可以开展对外服务,是一举多得的买卖。老杨耐心地将明细帐算给妻子听,反复解释使用农机的好处,并将国家当前的一些支农惠农政策一一向妻子讲解,并表示自己务农的痴心不改,妻子见说不服他,也只好随他去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机具 土地 农业机械 台风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