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从粮食安全的高度认识保护性耕作


记者 夏 明

  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谈到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时,提出了一个观点: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认识保护性耕作。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一方面说明保护性耕作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各界对于保护性耕作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

  目前全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三大任务,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保证粮食安全,三是增加农民收入。也就是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农产品的竞争力要增强。这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最为紧迫也最为重要的任务。

  而目前中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形势呢?我国的耕地只有15亿多亩,而且还在不断减少。1996年到2004年,我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了一亿亩。耕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无论从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而言,耕地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全力控制耕地减少的趋势,但这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短期内恐怕难以立竿见影地扭转耕地正在不断减少的势头。

  为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了“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保护好现有耕地资源,充分利用好耕地资源成为摆在当今人们面前的不二选择。

  对于粮食安全,国际通行的三条标准分别是:粮食自给率达到85%;年人均粮食达到400公斤;当年的粮食储存量达到当年消费量的18%。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三个标准。例如,现阶段我国的粮食年人均拥有量为365公斤,未达到年人均400公斤的标准。可以说,保证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解决人口大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曾经是我们多年努力的目标,但由于耕地总量的偏少,人口的众多,耕地总的产出量是有限的。鉴于这种基本国情,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这些年来,我们从土地上索取的太多太多,给予土地的营养太少。有研究表明,就连世界上三大黑土地之一黑龙江的土壤腐殖质都在大量的下降。腐殖质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一旦出现下降的趋势将很难在短期实现逆转。

  保护我们的耕地,涵养我们的耕地,持续高效地为保证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保护性耕作被称为耕作制度的革命。正是这场革命,为我们提供了涵养耕地最持久而有效的手段。在这方面,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可以佐证。

  搞好保护性耕作,已然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机化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必备载体。保护性耕作所要求的免耕播种、机械深松、化学除草、秸秆还田等一系列措施,都需要农业机械去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确应该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这是实实在在的为农业生产作贡献的具体表现。

  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保护性耕作已经得到了社会各届包括中央政府的高度认可。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为了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将推行免耕留茬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防沙治沙重要措施的要求,农业部2005年继续在北方旱作区13个省(区、市)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并作为农业部承诺为农民办理的15件实事之一。

  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达到100个,示范面积由原来的336万亩扩大到866万亩。2005年农业部在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了全国保护性耕作工作会议,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继续组织开展了玉米免耕播种机等关键机具的试验选型工作,向社会公布了19个推荐机型。

  继山西、河北之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实施农业保护性耕作制度的意见》。各地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力度明显加大。

  保护性耕作大发展的势头正在形成,我们也相信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一定会遍地开花。因为,这不仅事关土地,事关农民,更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重大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粮食 免耕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