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是中华鲟产卵期,昨日,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华鲟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中华鲟保护专家,正沿着长江葛洲坝下至安庆段,寻找中华鲟新的产卵场地。
自1981年葛洲坝截流之后,中华鲟的洄游通道被阻断,它们无法再回到葛洲坝上游的金沙江附近产卵。随后,中华鲟在葛洲坝下逐步建立了新的产卵场。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科研人员在葛洲坝下产卵场未发现中华鲟自然繁殖。引起了野生中华鲟种群是否会绝迹的猜测。
今年4月,科研人员在长江口发现野生中华鲟幼鱼,专家推测,中华鲟已经在除了葛洲坝附近的产卵场外,建立了新的产卵场。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教授认为,中华鲟产卵需要低于20度的水温,葛洲坝下秋冬季节水温的上升,会影响到中华鲟自然繁殖。
作为拥有1.4亿年进化史的“水中活化石”,中华鲟适应力强。中科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认为,鲟鱼分布从最早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向南延伸,中华鲟已经是鲟鱼里分布最南的一种。当其原有产卵场不适应产卵条件时,它会另择合适场所继续繁衍。
为了寻找中华鲟新的产卵场,23日起,长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专家沿着长江葛洲坝下至安庆段,通过打捞中华鲟江底受精卵和解剖食卵鱼、水下视频观测、渔业水声学调查和产卵场环境特征调查等手段,寻找中华鲟新的产卵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30/hq_177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