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渭南市大荔县安仁镇龙门村,66岁的农民刘国栋正在果园中对养了二十多年的李子树大动刀斧。他有5亩果园,原本年产3万多斤李子,只能卖3万多元。2016年产了2.4万斤,却卖了5万多元。“光讲产量,没用,要好好提高质量,才能增收致富!”刘国栋说。
在进口水果市场上,美国红苹果每斤多在10元以上,车厘子能卖到200多元一斤。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水果却在市场上频频遇冷。如何让辛苦作业的农民绽开笑容,让水果全产业链创造更多价值?陕西水果产业打造“升级版”的需求愈加迫切。
从“一口扔”变成香饽饽
深圳市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大荔基地主管晁志强,在李子树下对虫害、腐烂病防治等进行指导。“刘国栋老人原来坚决不锯树的大枝,怕影响产量。今年百果园给优质李子一斤两块三的收购价,比他们自己卖高一倍,这观念马上就转变过来了。”晁志强笑言。
百果园在大荔建立基地之前,龙门村的李子有个特殊的外号:“一口扔”。由于粗放经营、过分使用化肥,这里的李子在上世纪90年代品质急剧下降,从美国引进的优质品种“黑布朗”竟然酸涩感太强,无法入口,糖度仅有10度左右,而国外同类产品糖度在20度以上。“十几年前,我们村有一千多亩李子树,但果子不好吃,最低时候一斤只能卖二毛钱。”农户刘纯新说。
经过百果园开发部技术总监许典信的评估,这个地方有潜力种出更好吃的李子。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培育高品质李子,百果园和农户双赢的平台逐步建立。
“简单说,就是和农户签约,明确果品的质量标准、种植方法,再提供技术指导、免费肥料、保护价收购。”晁志强说。创业初期,百果园大荔基地只有一排简单的平房。在仓库里,精心配比的液体肥、叶面肥却满满当当。
27岁的张跃朋和26岁的胡江是基地的新生力量。张跃朋从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很多舒适的工作机会,进入百果园,在大荔当了一名黝黑的技术员。胡江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对李子、冬枣的特性和种植方法也讲得头头是道。他们穿越于田间地头,讲授的新鲜知识和种植方法深受农户的喜爱。“明年,会有78户共计280亩李子签约百果园,产品的收购价也会进一步提升。生产优质水果,收入就能大幅增加,这一理念得到农户的迅速认可。”张跃朋说。
水果学院应运而生
第二十三届杨凌农高会前夕,一条消息不胫而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要筹建水果学院了。
西农的师生和从事果业研究的专家们都十分兴奋。专家们早就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对果业人才的零星培养、大量种植专业户非学历教育的欠缺,已经让陕西果业人才出现了明显断层。
筹建水果学院的合作方,便是在中国果业销售界颇有名气的百果园公司。该公司是“水果专营连锁业态”的开创者,水果年销售额30亿元,有100多个水果基地遍布全国,并牵头发起了全国性的“优质果品产业联合会”。其连锁店无小票、无理由、无实物的“三无退货”在业界也独树一帜。
西农和百果园结缘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瓦赫宁根大学是欧洲农业实践教育方面首屈一指的学府,西农则是丝绸之路上专业齐备、科研实力雄厚的农业高校。西农专家很是赞赏百果园“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做水果”的理念,遂邀请百果园公司董事长余惠勇一行来陕考察。
2005年,西农就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吸纳企业、地方经济组织和农户参与”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即“西农模式”。学校300余名专家常年驻扎在生产一线,与1000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
10月11日至13日,百果园在西农位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试验站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初步商定西农各试验站成为百果园水果行业科技标准推广试验站,百果园优先采购西农各基地生产的水果。近期,西农、百果园、瓦赫宁根大学在广州召开了论证会,为水果学院的筹建商议出了数个方案,致力于在知识教育、品种研发、示范推广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优质果品品牌。三方的紧密合作,为培养复合型、实践能力强的水果人才奠定了基础。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
当前,陕西果业普遍存在“高产难卖”的困局。果品生产费时费力,对劳动的要求极高。采摘季一到,农民就伸长脖子,焦急地等待着被他们称为“客”的收购商们的到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8/hq_16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