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起指拇一算,在这场里守了了五六年,到现在为止累计投入了100多万元。目前,我们正批量出售种蛙和幼蛙,同时也有不少商品蛙可以出售了,如果全部卖出去,四五百万元还是有的呢!”5月15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桃园村,正在石蛙养殖场忙活的土家妹子谭春兰自豪地说,当年一个不起眼的弃渣场,现在终于圆了我们的致富梦。
携手共圆“致富梦”
沙子镇桃园村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植被良好,水源充足,空气清新,水质清纯。10多年前,土生土长的土家姑娘谭春兰和本县石家乡土家青年廖洪齐喜结连理后,一直在思考一个不变的话题——因地制宜,产业致富。
发展产业,启动资金是关键!婚后,谭春兰和廖洪齐双双外出打工,用勤劳的双手积累资金。2010年,夫妻俩带着艰苦拼搏获得的资金积蓄和致富梦想回到了家乡。当时,经过该村的渝利铁路正在修建,原计划养殖石蛙的天然山泉水源源不断、离家3公里左右的山沟正在填放弃渣。
“没事,我们先另择一块地方小规模养殖,以后自有办法!”做事总爱思考的谭春兰给丈夫一阵耳语后,在老家的沼泽田里干开了。半年努力,建起了占地5亩、紧紧相连的16个石蛙养殖池。
就这样,谭春兰夫妻俩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石蛙繁殖、喂养技术已颇为成熟。
2014年末,谭春兰通过土地流转,租赁了占地15亩的弃渣场,修建了新的养殖场。
2015年春节后,石蛙全部住进了条件优越、设备相对先进的“新家”。
“现在这场里有2000余对种蛙、5万多只幼蛙,蝌蚪起码有20万只,以前的养殖场继续养殖商品蛙。”谭春兰指着养殖池向笔者描绘着他的致富梦,“今年计划出售商品蛙2万只,培育出售种蛙5000对,同时为周边热衷石蛙养殖的农户优惠供给幼蛙5万只,所有成本就全部回来了!”
养殖石蛙有“门道”
“人工养殖石蛙,给它建一个什么样的‘家’让其有‘家’的感觉非常重要。”谭春兰说,通过有几年的实践探索,她认为石蛙养殖有很多门道。
“首先是科学选择养殖场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谭春兰说,石蛙喜静怕闹,应尽量避免在噪声较大的工厂附近和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旁边建厂,防止石蛙受惊,影响正常生长。“我选择的这个弃渣场,不仅水源好、植被好,而且十分安静。”
“养殖池的建设有一定规格要求,这是注意的第二点。”谭春兰说,养殖池主要包括孵化池、蝌蚪池、蛙池,要求通风凉爽并有遮阴设备,避免太阳光直射。
“完善了基础设施,接下来就是选好种蛙。”谭春兰说,种蛙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卵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是否能育出成批规格整齐、健壮、活泼的种苗,因此种蛙应该选择身体健壮、个体较大、皮肤光滑、发育良好的成蛙。
“从蛙卵孵化出来的第1天到80天左右的时间内,属于石蛙的蝌蚪阶段。”谭春兰指着密密麻麻的蛙卵说,“你瞧,它们都比较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敌害的抵抗能力很差,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蝌蚪成活率的关键。
“第四是做好蝌蚪的管理。”谭春兰说,蝌蚪池面积较小,放养密度大,饲料投喂多,因而水质容易恶化,所以蝌蚪池应在3-5天内慢进慢出换水1次,每次换掉池水的四分之一,15天左右应全池换水一次,彻底清除池底残卵、食物废渣等。
“科学放蛙是第五点。”谭春兰介绍,在放蛙前两天,用三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全池进行泼洒消毒。两天后用清水灌洗池子后放蛙,一般为每平方米放100只幼蛙;当石蛙体长在20克以上时,密度调整为每平方米30只。
“合理投喂饲料是养好石蛙的第六点。”谭春兰说,石蛙的饲料以黄粉虫为主,要使石蛙具有定时定位集群摄食的习惯,一般每天固定上午9点下午5点分两次,按在池石蛙体重的6%投喂。
“第七点是做好石蛙的疾病防治。”谭春兰说,石蛙自身的抗病能力强,但在高温天气时容易染上红腿病或烂皮病。染红腿病石蛙四肢无力,腹部和腿部发红,肌肉呈点状凸显,不吃不动,药物可用1:4000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治疗,连用2次即可有效;染烂皮病石蛙表皮腐烂脱落露出红色肌肉,每千克饲料添加多维素400毫克饲喂,连用3-5天即可有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6/hq_166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