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九月份水产养殖过程中哪些病害值得我们关注


  在水产养殖经过一个漫长而炎热的8月、同时也接二连三经历了诸如洪水、高温、台风等来自各方的考验之后,终于要步入9月了。进入9月份,农历节气已进秋季,气温相比8月会有所下降,昼夜温差加大,但白天实际气温还是偏高。此时养殖水体载鱼量、投喂量进入全年最高峰,对一些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和摄食有利,养殖对象也能得到较快较好的生长。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池塘水质老化、水产养殖动物生长旺盛、藻类大量繁殖等,这些都易诱发水生动物细菌性和寄生虫疾病。因此,广大养殖户在9月不应懈怠,要继续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及时预防病害发生。

  9月份易发生的病害有哪些?

  一、池塘养殖鱼类

  池塘养殖鱼类在9月比较容易发生的病害是锦鲤疱疹病毒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烂鳃病、肠炎病、指环虫病等。重点关注区域为淡水、半咸水鱼类养殖区。

  1.锦鲤疱疹病毒病:病原为异样疱疹病毒科、鲤病毒属、锦鲤疱疹病毒。锦鲤疱疹病毒主要感染锦鲤和鲤,其鱼苗、幼鱼、成鱼阶段均可感染,但幼鱼比成鱼更易感染。锦鲤疱疹病毒传染性强,水温22~28℃为发病高峰,发病并出现症状24~48小时后开始死亡, 2~4日内死亡率可迅速达到80%~100%。广西、江苏、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地需重点防控。

  2.“鳃出血”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主要发生对象为异育银鲫,发病水温为15~25℃。近几年该病在主养区江苏省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在河北、湖北、安徽等养殖区也有发生,呈现出多地蔓延的趋势。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鲫鱼主养区的养殖户要重点防控。

  3.草鱼出血病:主要发生对象为草鱼鱼种及1足龄青鱼,发病水温为20~30℃,25~28℃为流行高峰。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体色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及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同时对草鱼“三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也需重点防控。

  4.肠炎病:草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最易得该病。此病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甚至不吃食。全身鳞片疏松并竖起,基部发红,腹部两侧肿胀,肛门红肿外突并稍翻出,稍压腹部有血水流出。在发病的初期,剪开肠道,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道没有食物。发病的后期,可以看到肠道、食道、胃呈红色,内脏器官不正常,肠壁的弹性很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的黏液,血脓充塞肠道。感染率与死亡率很高,养殖户要多加留意。

  5.鮰类肠败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斑点叉尾鮰。该病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大面积暴发,流行水温在24~28℃,该菌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感染鱼体:一是经消化道感染,二是由体外感染神经系统引起炎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鮰鱼集中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6.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由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引起的鱼类传染病。主要危害鲑科鱼类(如虹鳟)的仔、幼鱼,死亡率达90%以上。发病水温为8~15℃,鱼龄越小,对该病越敏感。北京、河北、辽宁、山东、甘肃、青海等集中流水养殖区需重点关注。

  7.指环虫病:主要发生对象为鲢、鳙、草鱼、鳗鱼、鳜鱼等,指环虫中多数种类的繁殖适温为20~25℃。大宗淡水鱼养殖地区均需防控,同时还要注意防控小瓜虫病、孢子虫病、车轮虫病等其他寄生虫病。

  二、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

  9月份易发生刺激隐核虫病、车轮虫病。刺激隐核虫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大黄鱼、石斑鱼、卵形鲳鲹等。刺激隐核虫的最适发育水温25℃左右,夏、秋两季是该病的高发期,特别是台风过后,海区环境变化大,鱼体抵抗力差时更易暴发。福建、浙江等大黄鱼网箱养殖区及沿海省份要重点防控。

  三、南美白对虾

  9月份易发生弧菌病。重点关注区域为南美白对虾养殖区。

  1.白斑综合征:以往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发病水温20~28℃。近年在江苏等地养殖的克氏原螯虾已确诊发生该病。沿海对虾主养区及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南美白对虾、克氏原螯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病毒 草鱼 指环虫病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