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化学性底质改良剂的功能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大家对水产养殖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养殖水质破坏较大的杀虫、杀菌类治疗药物使用量逐渐减少,而通过改善养殖水质环境和底质环境达到预防疾病目的水质、底质改良剂使用量增加,以各种卤素类、碱性金属盐类等氧化剂以及一些表面活性剂类为主的化学性底质改良剂在生产上应用更为广泛,本文总结归纳了这类底质改良剂的功能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在养殖生产上合理使用提供帮助。  

1、化学性底质改良剂的功能和作用

  1.1 提高池塘底部的氧化性,防止缺氧

  经过长期投喂池塘底部粪便、残饵及其它有机质积累,底部还原性增强,消耗氧气的物质增加,通过氧化剂改良底质,分解过多的有机质,提高池塘底部的氧化性,避免在连续阴雨天气池塘水体藻类产氧能力弱时过多的有机质分解耗氧,造成整个水体缺氧而引起泛塘。气温剧烈变化时以及台风暴雨,如果池水垂直对流引起“返底”,也不会因为底部大量有机质进入水体引起缺氧,经常用氧化性底质改良剂改底能很好地起到预防缺氧的目的。

  拉网时由于人为将底泥泛起,底部大量耗氧有机质进入水体很容易引起拉网过程中缺氧和拉往后次日清晨缺氧浮头,拉网前提前用氧化剂改底,氧化底泥中的有机质,拉网过程中及拉网后不容易缺氧。

  有的化学性底质改良剂的主要成分就是表面活性剂,有直接增氧的功能。当水体缺氧浮头时可以配合其它增氧剂使用,达到水体和底部同时提高氧气含量的目的。当池塘底部缺氧或轻微倒藻和昼夜温差大引起轻微返底时,鱼虾吃料差,通过使用增氧型的底质改良剂都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1.2 分解有机质,有效防治纤毛虫等寄生虫病

  纤毛虫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危害很大的一类寄生虫,有些无鳞鱼类和特种鱼类如黄颡鱼、杂交鲇、鳜鱼等的稚鱼、幼鱼阶段发病率高,鱼太小又无法用药;虾、蟹等甲壳动物对一般杀虫药物非常敏感,寄生纤毛虫后也无法用药物有效处理;淡水鱼的小瓜虫和海水鱼的刺激隐核虫病由于特殊的寄生方式也用药物治疗困难,通过改善水体环境,营造一个不适合纤毛虫生长、繁殖的环境,就间接地起到防治纤毛虫的效果。

  车轮虫、斜管虫等纤毛虫主要以有机质为食物,有机质越多的水体纤毛虫发病率越高,氧化性底质改良剂通过分解有机质,减少池塘底部和水体中的有机质,达到预防和治疗纤毛虫的目的。实践证明通过定期的氧化性底质改良剂改底,对池塘养殖鱼虾的纤毛虫病有十分明显的预防效果。当发生纤毛虫病以后,通过高强度改底也能缓解病情。通过改底来改善环境对预防孢子虫病、单殖吸虫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1.3 定期改底能防止病原菌大量繁殖,减少细菌病发生

  低剂量使用氧化性底质改良剂可以提高池塘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利于厌氧细菌的繁殖,起到抑制有害细菌繁殖、减少有害细菌细菌数量的作用,就减少了细菌病的发生。普通淡水鱼池塘经常改底对预防常见细菌病如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都有显著的作用,有时发生细菌病以后通过改底、调水也可以明显降低死亡量。改底对虾蟹类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黑鳃、烂鳃、甲壳溃疡都有显著的效果。高温期拉网底部有害菌大量返入水体中,拉网后池塘中剩下的鱼很容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大量死亡,拉网后罗氏沼虾经常发生长期慢性死亡,拉网前氧化性底质改良剂改底可以有效预防拉网后淡水鱼发生细菌性败血症死亡和罗氏沼虾长期慢性死亡。

  1.4 有效处理底泥发黑、发臭及给养殖动物带来的危害

  长期养殖以后粪便、残饵、死亡藻类、死亡水草沉积池底,池底容易发黑、发臭,酸化严重,养殖的对虾、螃蟹出现附肢发黄、发红、甲壳溃疡,黄鳃、黑鳃,严重时烂鳃,有时螃蟹出现“黄底板”、“黑底板”现象,海参容易出现“肿嘴”、“化皮”等现象,养殖的缢蛏出现“锈口”现象。通过氧化性底质改良剂改底氧化底部过多的还原性物质,使发黑的淤泥变灰、变白,气味不再发臭,预防虾蟹、海参、缢蛏出现以上情况。一旦出现以上现象,通过多次改底也能明显改善或有效处理。

  河蟹池塘青苔、水草大量沉底腐烂或水草倒伏、草根发黄发黑、水草烂根,通过氧化剂底质改良剂改底水草不易腐烂,水草干净生长好,起到保草、稳水、增氧,促进河蟹吃料的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藻类 细菌 品种 鱼类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