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19世纪20年代初,纽约州、威斯康星州等地的农民开始试验人工栽培。一位叫做乔治·斯坦顿(George Stanton)的参农被认为是人工种植西洋参的第一人。1885年,他在纽约州种植了大约910亩的西洋参,此后,威斯康星州人工种植的范围不断扩大,其产量在美国各州中成为第一。
和中国人参种植用于食用和药用的目的不同,在美国和加拿大,医学界对于西洋参是否真的有医学价值存在着争议。
西方有的人认为它的保健和医疗价值不过是中国人的想象,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也并没有认可西洋参的医疗作用。美国医学机构曾经发出警告,称不可在手术期间为了“补气”而服用人参、西洋参,否则可能引起手术时大出血。(《十大名中药丛书·西洋参》15页)。因此美国绝大部分的西洋参都用于出口,其中以东南亚最多。
在中国,医学家们倒是很快就接受了西洋参。清康熙年间的医学家汪昂就在他的著作《补图本草备要》里收录了西洋参,并且说它“性凉、味苦、甘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
进口西洋参的价格是如此之高,于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便希望能将西洋参引种进来,实现它的本土栽培。
东北三省最早开始了西洋参的栽培试验。在吉林集安,郑殿家和他的同事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当时的种子由吉林省药材公司统一购进,数量很少,我们还是亲自去取回来的。”郑殿家回忆。
在它的原产地,西洋参主要生长在海拔2000米左右、海洋性气候的丘陵地带,主产于加拿大南部的蒙特利尔山区和美国北部、东北部、东南部的州。引种到中国的北方后,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冬季如何防寒保暖。
“试验前我们就知道西洋参和人参比起来抗寒性比较差,但是究竟差到什么程度心里却没准儿,以至于我们第一年冬天刚过,试验田里的西洋参就死掉了一部分。”郑殿家说。
为了解决防寒问题,研究者想出了给西洋参盖上树叶和稻草越冬的方法。在每年10月初上冻前给西洋参加盖一层参膜,10月20日左右再覆上一层稻草和树叶,就像给人穿上棉袄一样。
随后的试验证明,这样的方法对于应付东北的寒冬是有效的。“只要能过冬,会种人参的参农就都能种西洋参,从根本上说,它们并没有什么不同。”郑殿家说。
亚洲人参
亚洲人参主要产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生长于朝鲜半岛的人参被叫做高丽参,它和中国人参是同科同属同种植物,只因为生长地不同而叫法有所差别。日本人参又叫“东洋参”,是用中国东北原产地的人参种子在日本栽培而成。
人参(根)有主根、侧根、须根,须根上长有瘤状突起(珍珠疙瘩),主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侧根和须根发达,侧微黄或白色。
人参叶为掌状复叶,1年生人参仅生1枚3小叶构成的不完整的掌状复叶,俗称“三花”。两年生人参生1枚5小叶,成为一个完整的掌状叶片,俗称“巴掌”。三年生人参生2枚5小叶,俗称“二甲子”。4年生人参生3枚5小叶构成的掌状复叶,俗称“灯台子”。5年生人参生4枚5小叶,俗称“四匹叶”。6年生人参分别在地上茎的顶端轮生4枚或5枚掌状复叶,俗称“五匹叶”。6年以上人参多为5枚掌状复叶,也有6枚掌状复叶的,但是“六匹叶”人参很少见。
除了可以通过人参叶大致判断生长年限外,还可以通过人参茎来判断。人参茎又有地上茎和地下茎。地上茎在秋末枯萎时从地下茎上脱落,地下茎上留有芽痕(芦碗、芦),茎痕数目随着参龄增加而增加,一般来说一岁一增。
在中国,人参主要根据栽培方法可以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园参。野山参是山野林海中自然生长的人参,以支大、浆足、纹细、芦长、碗密、有圆芦及珍珠点者为佳。移山参指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山野而生长的人参。其主根下部较肥大,纹粗而浅常延续至中部,须根的珍珠点较少。园参即农田参,指人工种植而成,一般生长周期为4-5年或以上,以身长、支大、芦长者为佳。
市面上买到的人参一般都是经过脱水等加工处理后的人参。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又可以分为红参(由园参剪去支根及须根,洗刷干净,经蒸、烘干或晒干后而成)、白糖参(用糖汁浸透的人参)、生晒参(新鲜人参洗刷干净后晒一天,再用硫磺熏制烘干而成)、白干参(新鲜人参主根通过洗刷、刮皮的处理后干燥而成)、掐皮参(鲜参在沸水中煮过后,去除粗皮,在其周围扎上小孔,再浸泡于糖液中,捞出晾晒至干,用手在表皮掐出皱纹,再干燥而成)、大力参(鲜参的主根茎洗刷后,置于沸水中浸煮片刻,再干燥而成)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3/hq_13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