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福建屏南食用菌产业突破重围闯新路


  阳光和煦,菇菌飘香。11月10日,福建扬帆农林实业有限公司贵溪食用菌栽培基地,厂房场地上堆满了金黄色的滑菇,几十个工人熟练地剪菇脚、杀青、盐渍、装袋。从10月27日起,基地每天生产的30吨滑菇,销往浙江等十多个省市。

  屏南平均海拔830米,得天独厚的高山气候和良好生态非常适合发展食用菌。“屏南食用菌因为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特色品牌,在市场上、价格上受制于人,几乎沦为别人的‘打工者’。”屏南县农业局食用菌站站长周修赵说,“只有突破重围,才能闯出新路。”

  错季种植 实现资源节约农民增收

  长期以来,屏南农民大多是手工栽培食用菌,造成菇棚大量空置、菌棒大量废弃、劳力大量闲置。如何寻求突破谋发展?“第一,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实行错季种植,大棚就不致于空置。第二,把银耳、香菇、杏鲍菇下脚料,作为滑菇、猴头菇等非木生菌的原材料,这样,就能实现资源利用和农民增产增收两不误。”周修赵提出解决方案。

  福建扬帆农林实业有限公司的贵溪基地就是按照这样做。 “5月份种银耳,8月底两批银耳收获后,取废弃的银耳菌糠做原料,春季生产滑菇菌棒,10月一直收获到来年的4月。用废弃的银耳菌糠栽培猴头菇,8、9月份开始长,11月一直收获到来年3月份。这样,一年到头菇棚仅空置1至两个月。”公司老总江承昨说出种菇秘诀。而扬帆实业取得令人羡慕的成果,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单批栽培“劲帆”银耳超百万袋公司,屏南县首家无公害产地、农产品认定的企业。

  公司还有秘诀,就是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采取“聚-分-聚”方式进行生产。即菌棒由公司统一生产,按成本价卖给菇农。菇农按标准化生产要求,在公司大棚、或在自家大棚里分散栽培管理,产品由公司按市场价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这样,就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风险,实现了公司和农民的互利共赢。”江承昨说。该公司年产银耳200万袋,滑菇50万袋,猴头菇30万袋,年产值1000多万元。

  设施栽培 突破生产季节性限制

  福建扬帆的生产方式,实现了资源“变废为宝”、农民增收,却仍然解决不了食用菌反季节栽培和菇棚空置难题。而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大棚,却可以有效弥补这些不足。

  现在,福建万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大棚实现了华丽转身,一座座酷似营房的标准化设施大棚替代了过去阴暗、闷热、不通风的传统草棚。大棚设置水帘降温系统,可随时喷水降温;大棚两头安装空调,随时实施温控;大棚两旁的网膜与顶棚可手动升降、开关,随时满足食用菌采光通风,又节约了电动成本。

  福建(屏南)万祥是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食用菌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示范》基地之一。基地建成了46亩温控大棚,今年生产滑菇30万袋、夏香菇100万袋、冬香菇50万袋,产值1500多万元。而全县首家采用现代农业控温技术的福建大林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实现了一年四季循环生产无公害双孢白蘑菇。目前公司投资1200多万元,建立42个恒温室,日产蘑菇近3吨,产品被香港、上海等地客商定购一空,公司正着手在岭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建立基地,扩大生产规模。

  工厂生产 食用菌产业迈向现代化

  “大林、万祥属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食用菌,属设施农业阶段。而屏南首家工厂栽培食用菌,当属福建永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周修赵说。

  在屏南县漈头工业小区,福建永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自动恒温室里,工人在11至13℃的“空调”下,熟练采摘杏鲍菇,然后交给加工车间分拣、打包、装袋。

  永丰公司杏鲍菇生产完全工厂化:拌料、装袋、高压灭菌、冷却、接菌、培菌所有工序均在不同的车间内完成,实现了一年四季循环生产,避免了天气的影响。公司日栽杏鲍菇3万袋,日产杏鲍菇8.25吨,年产值3000多万元。永丰公司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标志着屏南食用菌产业从传统的手工栽培向现代化生产转变。公司总经理陈振厚说:“公司正准备拓展四条生产线,使每天出菇产量达到40吨,为企业后续发展和食品深加工提供原料保障。”

  据悉,永丰工厂化生产杏鲍菇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占地240亩。项目去年“6·16”签约,9月18日即投产,开创了“永丰速度”。公司现已投资5000万元,建成30亩的厂房与办公楼,创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食用菌 滑菇 银耳 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