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是组成园林空间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其他造景要素的载体。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合理营造地形能够创造出符合各种功能要求的优美园林景观。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营造地形应遵循三条原则。
因地制宜
节约造园
我国传统造园中,以因地制宜、利用地形著称,“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比如,古代深山寺院庵观等建筑群,巧妙地利用了山坡、峰顶等富有变化的地形,使建筑与自然紧密连成整体。现代园林造园中,因地制宜应该“高阜可培,低方宜挖”,即就高堆山,就低挖池。例如,北京会议中心绿化工程的设计,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原则。整个园子占地面积45公顷,大体为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地势为北高南低。北侧由建筑物施工时挖出的地基土堆积而成,南侧大部分是稻田低洼地,地下水位高。设计者在南侧采用挖湖蓄水的办法,把挖出的土方沿着湖的四周堆筑一些起伏的山体及微地形,形成山水相互环抱、相互映衬的自然景观。不仅加强了地形地貌的对比,丰富了园林景致,还能利用湖水养鱼、划船、垂钓等。这种做法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有地形地貌,对挖湖土方的有效利用减少了堆山的外进土方量,节约了资金。同时将水体、植物等与地形相组合,显得自然而富有生机,发挥了造景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为主
改造为辅
在进行园林绿化中,常遇到原有地形并不理想的情况,对原有地形就地取材,加以利用,这也是节约成本的有效途径,同时结合园林绿地的功能对地形进行恰当处理。比如2003年北京首都机场高速路两侧绿化改造工程中,在靠近高速路护网处有一处高2米的土丘,是厂房拆迁的渣土堆积而成,上边杂草丛生,其最高点基本与高速路路面相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土丘北侧是一个废弃鱼坑,车辆在高速路行驶时此处杂乱的场景一览无余。设计者充分利用土丘原有地形地貌,在上面增加少量土方后进行适当改造,种植常绿树和高大落叶乔木,植物搭配错落有致,既对废弃鱼坑进行了遮挡,又创造了高速路边别致的一处新景点。如果不利用现有的土丘,而是把土丘改造成平地再行绿化种植,就需要使用机械推土整地,外运渣土,不仅费时、费工、费力,整个地势会大大降低,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
自然美观
结构安全
园林造园中形成的地形、地貌其外观应自然,尽量与自然界山水地貌形态趋同,避免使人产生人造、非自然的观感。地形改造应力求“合自然之理”,使人得“自然之趣”,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同时,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品,其地形地貌景观应力争把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再现得更为美观秀丽,满足公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地形设计还应考虑土壤自然安息角,即地形经自然沉降后坡面必须小于自然安息角,否则会出现山体滑坡或坍塌现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9-07/hq_117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