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景观设计还需再提“古为今用” 陈植造园思想研讨会综述



  11月14日,陈植造园思想研讨会暨江苏省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在南京林业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传承?交融”。江苏省建设厅、教育厅领导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风景园林院校师生共计5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围绕学科发展、传承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实现设计结合自然等热点话题,中外嘉宾各抒己见。
  “
  积极推行师法自然
  强化尊重自然理念
  陈植先生毕生致力于造园学遗产研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钻研中国古代造园专著《园冶》,对该著作中提及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园理念颇为推崇。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指出,中国有四大国粹,园林就是其中之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同义语是“有真为假,做假成真”,这说明了“非做而为、无以完成风景园林建设”。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薇教授认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理念,不仅适用于造园或园林建设实践,而且适用于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建设领域,包括生态环境建设、城乡建设、风景名胜区建设、旅游度假区建设等。其所追求的无论是“人作”景观,还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或优化自然环境,不仅要形似自然,更要神似自然;不仅是外在形式上模仿自然、酷似自然,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减少人作痕迹,其内涵上保持天然属性。因此,有必要践行陈植先生的主张,加强《园冶》研究,使之成为一种专门的学科,创建《园冶》学。同时自觉地将《园冶》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指导思想。
  在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杨滨章教授看来,对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进行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是确保在建设过程中将“设计结合自然”落到实处的有效措施。他指出,人类的造园活动多是以自然为基础,到了现代社会,风景园林已经超越了传统园林设计过于关注形式、功能及审美的价值取向,而转为关注生命安全、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的价值取向。但在现实中,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开发自然条件优越的区域致使有限资源未能妥善保护和有序利用等现象大量存在。因此,要真正实现“设计结合自然”,必须在全社会和全体国民中树立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观念,同时,应在法规和各项标准中明确关于生态的具体规定和相应的指标体系。
  “
  坚持园林传统研究
  融和多种学科智慧
  陈植先生一直倡导将“造园”作为学科的中文名称。孟兆祯表示,陈植先生强调以“造”作为动词的意见是科学的,无论是城市规划学还是建筑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都可以归于“兴造学”。在探讨学科建设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环境学院高级讲师冯仕达副教授介绍道,陈植先生认为造园的学科自成体系,并有具体的古文献支持。一方面国际化是必然的,但同时不能放弃对古文献的研究。冯仕达说,造园学科建立在非常广泛的框架之上,积淀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并不是说大而全就好,而是要深刻理解造园中遇到的情况,如大环境状况、植物发展等,这些都不是一两年,而是几十年上百年的事情。同样,跨学科研究也并非学科越多就越好,而是造园学科需要关注的对象和所涉学科确实很多,跨学科研究很自然。另外,他建议在引进的同时,要关注前辈们建立的框架,不要片面地赶国外的时髦,而忽视、削弱前辈们的遗产。
  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而且是未来发展的驱动力。会上,“潜心研究优秀的园林历史文化传统,研究现代的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成为多位专家对年轻园林从业者的期许。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甘伟林指出,很多年轻学人讲究包装、炒作,值得警惕。要学习老前辈们的人品,要学习、继承老前辈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发挥所长,推动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
  “
  “三价”概念明确设计价值
  新思路让建设更高效
  研讨会上,国外景观专家也带来许多先进的设计思路和颇具代表性的案例,为国内景观建设提供借鉴。设计价值包括哪些?如何体现?这一直是国内外园林设计关注的核心话题。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建筑、规划与园林学院高级讲师伊恩?汤普森现场分析、批驳了土耳其一个滨海大道公园案例,他指出,风景园林应体现“愉悦、社区、生态”的价值,并由此归纳出“三价设计”理念,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伊恩?汤普森指出,大多数的设计都是“二价”的,是两种设计的重叠,共有3种组合方法。第一种,美学和社会学组合,这种把地方打造成一种环境优雅、功能齐全的想法,既是符合美学标准的也是具有社会性的;第二种是环境和美学组合,自然是能创造美的;第三种是社会和环境组合,比如鼓励人们一起,种植林地或清理池塘等。“‘三价设计’概念并不是一种校准或评估的工具,而是一种启发式框架,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去理解、批判一些设计的介入,帮助实践者反思他们的行为及其价值。”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造园 植被 林业大学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