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1月8日下午,在第五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上,围绕新常态下产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话题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如何看待和理解新常态?新常态下挑战是什么,机遇又在哪里?本版攫取嘉宾的精彩观点与读者共享。
中国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李存东:静心思考捕捉机遇
回首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很多时候因为速度快而来不及思考。于是,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静下来思考,大到企业,小到个人,只有冷静思考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对个人而言,现在要思考如何选择,可能我们面临几个方向。如果立志于设计创作,想把握机遇就要咬住更精专的东西不放,向纵深去拓展。在深入研究中,或许会遭遇新问题。当你把它们解决了,就会变得更专业。未来的市场需要我们不断寻找方向,进行创新。
从城市角度去看,现在城市发展不再像过去全部由政府买单,国家非常重视地方债务,因此在探索推行TPP模式。中央提出生态文明、绿色化、海绵城市,对从业者来说带来了新机遇,以混凝土带动的产业发展的机遇期正走向以绿色带动产业的机遇期。
从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角度来说,也面临很多机遇。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从总规到控规都有可能进行调整,有很多具体工作需要完成。而项目实施、现场配合,乃至于建成后项目的运营维护,都与设计有关联,合作空间巨大。我国拥有大量公园绿地,它们如何进行雨水消纳从而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需要我们一起去研究探索。
总之,现在需要认真思考,希望大家能够抓住其中的机遇。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伟元:独行快众行远
在加盟铁汉之前,我非常专心地做自己的专业。进入铁汉后,我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跨界。我的专业是园林景观,以前面对的领域比较窄,要么是市政项目的园林景观,要么是地产项目的园林景观,又或者是高尔夫球场的园林景观。
铁汉上市后,我们发现除了要建造公园,还要完成一些区域性项目,其中就涉及人居环境。建筑、规划、风景园林必须糅合在一起,事实上这还不够,还需要市政、水利、旅游规划等专业的介入。此时,我发现自己的专业太狭窄,如何解决?
一方面,我要求自己了解更多其他行业的知识。另一方面,学无止境,而每个人精力又很有限,这时就需要抱团。现在,我们采取的策略就是个人做自己最精的那部分工作,其他不熟悉或是简单了解的,就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共同处理。
今天有朋友问我,哪个领域有前景?我认为所有专业都有发展,只是所走的路不同。铁汉生态有上市的平台、资金的优势,也有一定技术积累,主打集团牌。但是在面对项目时,还需要细分行业,如智慧城市、水生态修复、旅游等。再到具体层面,还需要更细分的行业来支持,比如喷泉、鲜花种植等。
这个时代对我们而言就是一种机遇,这个机遇就在于我们要有包容性,将与行业相关的公司联合起来,然后再细分市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争着做一枝独秀。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管少平:重新审视成功与失败
机遇和挑战是无法分开的,它们随时会来,现在叫挑战,闯过去了就叫机遇。前几年把城市建设的“大饼”摊得那么大,把视野统一投向农村。每每想到这一点,我就非常绝望,乡村是仅存的一点生态了。
现在,很多人都说创新,但往往只是在形式上创新。我觉得我们还是少提一点创新,多问一些问题。
个人认为现在需要做三件事:首先,冷静思考,理清思路。其次,阅读书籍。第三,让自然喘息一下。我想,人类欲望少了,大自然或许还会进行自我创新。但能否收复欲望的野马,这是一个挑战。
如何重建可持续发展的秩序?可持续这个词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谈,到现在也没人把它讲清楚。我们现在其实面临的是一个道德命题,即在新常态下,在非常态下,如何平衡机遇和挑战?
站在机遇角度,在这样一个经济减速的背景下,对于做设计的人来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重新审视曾经的成功与失败,思考自身价值的输出问题。
这几年我们做了十几个校园环境设计,我发现对校园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是文化生态、和谐校园建设的一部分,从这一点做起可以提高市民素质,影响市民行为。很多从业者都去过新加坡,他们在工业园林这一领域做得非常出色。在城市秩序的再构,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影响等方面,风景园林师有着非常多的机遇。当面临很多机遇时,大家会非常兴奋,但当我们拿起笔面对图纸和电脑时,希望有足够的严肃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9-02/hq_111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