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花企齐聚一堂谋策化解危机



  ;&&
  2008中国花卉报理事年会精彩发言集锦
  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花卉产业带来多大冲击?花卉企业该如何从危险中寻找机会?在2008年中国花卉报理事单位年会上,理事们齐聚一堂共话危机,商讨解决之道。
  危机中把握“机”是关键
  大汉园景集团董事长
  ;&&
  刘邦贤
  金融危机对国外的影响要比国内大,现在国外蝴蝶兰、凤梨等花卉价格迅速下跌,但国内表现得还不明显,情况未必那么悲观。纵观国外以前的金融危机,消费者虽然尽可能地收紧预算、减少出差,但他们会让花花草草陪伴自己度过危机。目前国内市场还在成长中,在此之前业界并没有集中精力考虑市场的培育、整合等问题,因此这次危机对于国内花卉市场来说是个机会,可以借机进行消费引导和行业整合。
  先正达种业中国区总监
  ;&&
  叶剑秋
  虽然国内企业进入行业的时间以及自身背景有差异,但是都感受到了花卉行业的辛苦,所以在危机到来之前许多花企已经在讨论花卉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要认真分析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金融危机积极的一面是促使我们分析行业发展之路。花卉产业为什么这么辛苦?那是因为我们的花卉产业体系不健全。我们总是希望一个企业将产业链做得完整,但真正健康的产业是需要整个行业各个组成部分均衡发展。健康的花卉行业简单地说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投入,二是生产,三是市场,三者缺一不可。目前国内花卉产业生产环节过于臃肿,但有些环节却还是空白。我们的花卉生产面积排名世界前列,但却是低水平、同质化和无限制的扩张,而做下游市场、客户开发的企业很少,这就造成国内企业动辄大打价格战,精力全用在内耗上。在投入这个环节上,除了资金外,最重要的是技术和新品种的投入,但这两方面国内都做得太少。在国外,仅检测环节就需要大量的分析和数据积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1982年,我去美国参观的一家花卉企业针对施肥就聘请了专门的肥料公司来进行检测,从种苗到成品多个环节进行取样分析,从而制定最合理的施肥计划。而国内大部分生产企业是凭经验,因此所冒的风险比较大。技术和新品投入的缺乏还造成产业上游环节缺失,导致品种更新缓慢,企业在生产上盲目投入,进而导致盈利越来越低。特别是近年来人力、生产成本的迅速攀升,企业生产的风险进一步加大。现在企业面临的竞争是全球一体的。许多国家科研成本上升、市场饱和等问题日趋严重,不得不将未来的发展重心转移到国外。问题是我们准备好了没有,国外企业凭什么要与你合作?
  莫尔海姆(北京)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袁向阳
  从金融危机到来之前的能源危机,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花卉产业发达的国家正在将产业转移至国外。2003年,部分发达国家花企将种苗生产转向南美、非洲;2005年至2008年,荷兰鲜切花萎缩,生产基地大多转移到非洲。津巴布韦的花卉生产从零发展到年出口月季两亿支,成为花卉出口大国,但中国却错过了这两次转移风潮。国内花卉产业一直处于成长阶段,面临竞争较少,因此企业显得有些“不求上进”。在世界经济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国内花卉业应进行全行业的自我审视。这次危机对国内企业是很好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国际上大的育种企业将进入国内。若国内企业不能把握这个契机,面临的可能是难以承受的损失。
  广州大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黄祥富
  金融危机对花木行业的影响远远小于生产无序扩张、配套产业体系建设滞后带来的影响,甚至小于房地产进入“寒冬”对花木行业的影响,所以行业没必要风声鹤唳,而是应该借此机会好好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扩大内需联合同行是出路
  云南丽都花卉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
  朱应雄
  推行高技术含量的种植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作为中国鲜切花生产大省的云南借助得天独厚的地利因素,快速发展鲜切花,但也正是因为“气候太好”,导致很大一部分低技术含量的农户进行鲜切花生产。设施投入太低,今天倒一批,明天重新再来一批;没有做研发的实力,却严重冲击了那些高技术投入企业的市场。行业应该借当前的契机与国外加强合作,提高产业的准入门槛和产品质量,将“人和”这一环节做大做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卉 园艺 品种 种苗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