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福建提质升级,宁化茶业全面“突围”



  8月4日,宁化县帆顺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客家祖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现代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验收,将进一步助力宁化茶产业提质升级,打破发展“瓶颈”,加快全面“突围”。
  茶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宁化属多茶类生产区,现有省级以上良种20多个,30多个茶产品获省、市级名优奖。2007年,宁化被列入福建省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2010年被列入全国重点产茶县。在茶产业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上,宁化茶业也遭遇“瓶颈”。
  宁化老茶园面积大,普遍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园,基础薄弱,水利设施差,茶叶质量及机械化耕作水平不高,三成茶园树势衰弱,产量下降,严重制约了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宁化大多数茶叶企业缺少深加工项目,茶叶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整体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和精品经营。产品包装上,包装量不科学,没有融入茶文化的深刻内涵,特别是绿茶小包装没有较大突破,产品附加值低。
  近年来,国际市场不断提高茶叶检测标准,中国茶叶出口难度加大。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政府限制“三公经费”支出的大背景下,茶叶市场终端消费能力明显疲软,宁化茶叶销量和价格走低。电商给茶叶市场带来的冲击日渐强大,宁化大多数茶叶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实体门店模式,缺少专业营销队伍和电商人才,市场开发缺乏长远规划,市场营销不到位,未能形成统一品牌,知名品牌少,茶叶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茶园建设念好“生态经”
  为突破茶业发展“瓶颈”,宁化依托生态、资源和地理气候的优势,唱好生态经,新建生态茶园,改造提升老茶园,保护野生茶,改造提升抛荒茶园。宁化积极组织茶企业进行现代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验收,寻求上级补助,建设生态茶园和标准化茶厂。
  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宁化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积极开发有机茶,推广茶树管理过程中不用化肥、不喷农药,改施有机肥,设置太阳能灭虫灯诱杀趋光性害虫,确保茶叶绿色环保。目前,宁化已完成5家茶企生态茶园建设项目。
  泉上镇延祥孔坑茶在明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至今保存着半野生茶树,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域,建立核心保护区204亩。在治平畲族乡海拔800米以上的田畲村,客家祖地生态农业建有1500多亩生态有机茶园,全程有机管理,园内草长树茂,预计2016年可以逐步开采。
  2014年,宁化在治平、城郊、翠江、中沙、石壁等乡镇实施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工程,对2330亩茶园进行生态改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硬化茶园通道,建设蓄水池,建立5家“五新”技术集成示范片。
  根据“规划科学化、建园梯层化、路网水泥化、路旁绿树化、梯壁留草化、用水灌溉化”的原则,翠云、客家祖地生态农业和一笔峰等生态茶园掀起建设热潮,在茶园顶部、周围种植防护林,在茶园干道、支道种植行道树,在茶园空闲地种植绿化树杉木、香樟等乔木型树木,在梯壁种草或留草,在茶园中套种平托花生、百喜草、圆叶决明、爬地兰等绿肥,建设茶园排、蓄水系统,有效控制茶园水土流失,让茶山“山顶戴帽、山腰结带、山脚穿鞋”。
  宁化翠云茶业千亩茶园已通过国家级标准茶园验收,成为全县第一个该级别的标准茶园。走进宁化城郊长滩翠云茶业的生态茶园,茶树青翠欲滴,各种绿色植物点缀在茶园里,蓄水池、太阳能式杀虫灯等现代茶园设施一应俱全,车辆沿着蜿蜒的水泥路可通向每一个山头,令人心旷神怡。
  好山好水产好茶。在推进无公害茶园、茶山和茶厂建设的同时,宁化积极引导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实现统防统治,通过建立病虫害测报、卫生等系列制度,规范茶叶种植与加工,确保茶叶无公害生产。
  宁化现有茶园4.7万亩,其中生态茶园2万多亩,年产茶叶3462吨,总产值1.66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1.2亿元,占总产值的72.9%。不少茶园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较好的生态、文化、旅游观光等功能。
  茶厂改造生产清洁化
  作为现代农业(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县,从2014年9月开始,宁化对翠云山茶业、客家祖地生态农业、鹤翔春生态农业等9家重点企业(厂、场)进行茶叶初制清洁化改造,重点对车间内地面、墙体、门窗等按照食品加工场地卫生要求进行改造,对车间内排湿、排汽、防蝇、防虫、防鼠设备等进行完善与更新,对厂区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做好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一体化设施,开展茶叶加工能力提升工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园 茶叶 生态农业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