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罗田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老区县和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国知名的“板栗之乡”。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该县农行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县抓经济带,乡抓万亩村,村抓千亩园,户抓万亩田”的总体思路,把开发板栗产业资源作为牵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项目,不断加大贷款扶持力度,先后发放贷款1.3亿元,支持板栗农户家庭种植、支持个体私营生产、支持“基地+农户”一条龙生产,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了板栗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了银企共赢的良好局面。到目前,该县已建成板栗等多种经济基地92万亩,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近160家,并引进了山东绿润食品有限公司等全国知名企业来该县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全县逐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特色农业格局。以板栗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8%,每年为农民提供固定收入6亿多元。
经济增长又为该行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业务经营实现了四大变化。
一是各项存款快速发展。到2008年8月末,该行各项存款达到16.7亿元,其中个人存款14.4亿元,单位存款2.3亿元,在全县金融机构中率先突破16亿元大关,总存款市场份额占同业的36.3%,占四大国有银行的53.7%;储蓄存款市份额占同业的40.4%,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64.2%。
二是信贷规模高速增长。至2008年8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7亿元,占全县各金融机构的33.9%,占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49.4%。
三是内部效益根本好转。该行从1999年起甩掉了亏损行的帽子,步入盈利行列。从2001年帐面盈余40万元起,连续6年被省农行评为“全省十佳支行”,获全市农行“综合排名第一”。
四是社会形象明显提高。近年来,该行推出的“以支持经济强基础,以科技支撑增发展,以一流服务赢客户”的办行策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信赖和各级领导的肯定,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支工”、“支农”和“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连续七年被省分行授予“全省农行盈利先进单位”,先后被中央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金融工作委员会授予“先进职工之家”、农总行党委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支行工会被农总行授予“全国农行系统第一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称号,支行党委连续六年被省分行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三个一批”培植致富载体。一是扶贫推动一批。该行结合罗田资源开发和产品市场的实际,把开发板栗产业资源作为牵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主动配合县委、县政府的决策,累计投入扶贫项目贷款0.8亿元,支持板栗农户种植。二是个贷带动一批。适应经营板栗产业的个体私营户众多以及“基地+农户”一条龙生产模式,该行以个体私营贷款为重点,优中选优支持1000户有经济实力的个体私营户,以及累计发放贷款3000余万元。三是项目启动一批。2003年以来,随着板栗产业的进一步壮大,以板栗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生产迅速兴起,该行积极支持以绿润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发放贷款2560万元,支持其做大做强。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公司现已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板栗食品专业生产厂家,加快了罗田由全国板栗生产第一县向板栗产业第一县跨越的步伐。
二、“三个一块”确保资金投入。一是增量一块。为了努力增强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实力,该行把大力组织存款,变闲置资金为生产建设资金作为“第一业务”和“第一任务”来抓,坚持从网点的基本形象、基本客户、基本帐户、基本服务、基础管理抓起,以卡为媒,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实施“五个一”和“三首制”的服务举措,开发了代收代付、代发工资、小额信贷和票据贴现等服务品种,有效地促进了存款的稳定发展,到去年末该行存款达到14.4亿元,比1990年增加13亿元。二是调整一块。大力优化信贷结构,增加有效投入,按照信贷结构调整“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立了“该进的务必进入,该退的坚决退够,该放的彻底放开”的信贷结构调整指导思想,在确保重点项目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努力退出启动无望的夕阳产业、关停和半关停企业、集体农贷和呆滞小额贷款,突出抓好企业和农村集体债务的分解盘活、重组盘活和租赁盘活,使沉淀滞留在低效产业行业的贷款逐步向高效企业流动。三是争取一块。积极争取国家的扶贫资金。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行积极同县扶贫开发部门一手抓存量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提高开发效益。一手抓新项目的评定、申报工作,确保国家扶贫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1/hq_9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