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湖北省宜城市抢抓汉江流域新机遇 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



  宜城市抢抓资本投向现代农业的机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截至7月,新引进并注册种植、养殖为主的现代农业公司51家,投资总额20多亿元,其中注册资金2000万元以上的37家。全市现有40多家基地种养、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质检和物流贸易的企业落户农村,近60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向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集中。目前,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6家。除引进企业外,宜城市还着力实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合作社提升工程,指导扶持6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升级为农业公司。
  为了发展、留住并服务好农业企业,自去年4月起,湖北省启动“双基双赢”合作贷款试点。宜城市副市长何晓波自豪地介绍起试点工作在宜城开展以来的成绩,“全市共发放‘双基双赢’合作贷款32468万元,授信金额48897万元,建立信贷档案408份,403户小微客户、家庭农场主得到了实惠。在试点推进和全面推广‘双基双赢’工作中,宜城市将此作为打通农业企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金融服务是能源,家庭农场、专业合作和现代农业企业是机车,合力拉动宜城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完善标准,确保群众“舌尖安全”
  没有规模化就没有标准化,土地规模化流转是破解农业发展瓶颈的关键之一,让农民“抱团”、土地连片,才能进行标准化生产。宜城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8.5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9.3%。刘猴镇引进的胡坪现代农业公司一次性流转土地2万多亩,建设种养基地,形成“春开药桃花,夏产葡桃果,秋收中草药,冬食生态肉”的产业格局。
  标准化农业离不开农机的贡献,宜城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全程全覆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3.5万千瓦,拖拉机达到6.8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180台,联合收割机达到2700台,配套农机具达到20.5万部。农机拥有量的增加促进了农机化作业水平的提高,上半年完成机械耕整76.8万亩,机械收割小麦61万亩,机械插秧21万亩,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了75%以上。
  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尤为重要,这也是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必然要求。宜城市农业局成立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领导小组,各乡镇设立技术指导与推广小组,形成了市、乡镇联动服务网络,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宜城市制定了流水镇西瓜等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质量管理标准、农资管理措施等指导,并实行了生产管理备案制度,年检样品达到800多个,从源头上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宜城南营办事处南洲村郭家台生态甲鱼专业合作社发起人郭忠成介绍说:“以前大家在搞鳖稻共养时,各种各的、各养各的,品种不一、米质不同、鳖大小不一,卖不上价!通过统一种养标准化操作流程,种养出来的产品最接近原生态,品质高、口感好。目前,合作社生产的无公害甲鱼、大米、小龙虾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广受关注。”
  重视科技,当好农民的“贴心人”
  新型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作用显著。
  宜城市农业局设立的“农技110”、农村综合信息库等科技服务模式,推进农村信息化服务。通过强化农村科技特派员效用,深入农村、扎根基层,把科技、信息、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直接导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当好农民的“贴心人”,与农业、农村、农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了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宜城市十分重视科研的重要性,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院校签订科技服务协议,聘请专家常年指导农民种养生产。湖北省“阳光工程”在宜城实施以来,每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万人次,农业专项技术培训3000人次。农业企业从山东、浙江等地请来技术人员坐镇园区搞试验示范,现场指导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流水镇还分批组织2000名瓜农赴山东等地考察大棚西瓜生产,在当地专家的指导下,大力推广无籽西瓜,引进“金皇后”、“伊丽莎白”等礼品瓜,适当扩种早、晚熟瓜,压缩中熟瓜面积。
  通过完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意义明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瓜 标准化生产 蔬菜 农产品加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