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饲养管理

湖羊品种保护、开发在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二、湖羊在我国肉羊生产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1、湖羊繁殖力强,是肉用肥羔生产的优良母本

湖羊是世界上著多的多胎绵羊品种之一,近年来通过保护区和种羊场的不断选育,湖羊繁殖力等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其中保护区核心群母羊繁殖力已达300%以上。但湖羊也存在后期生长速度不快、屠宰率低等缺陷。1999年我市引进了世界上著名的肉用绵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新德美和特克塞尔等五个品种。以湖羊为母本,外来肉用羊为父本,在苏州市种羊场开展了二元杂交组合试验。6个组合共有试验羊184只,屠宰试验羊30只。试验结果为:杂交羊屠宰率均在49%以上(剥皮),比湖羊提高3个百分点;眼肌面积达到13.5平方厘米,比湖羊10.2平方厘米,提高33%;净肉率36.5%,比湖羊32.7%,提高3.8个百分点。筛选出特×湖组、德×湖组两个优良的杂交组合,杂一代羊8月龄平均体重达44公斤,比湖羊组增加10公斤,提高30%;胴体重21.56公斤,比湖羊增加6公斤,提高46% 。今年,苏州市种羊场又安排了三元杂交组合试验,预计年底前完成所有数据的测试和汇总工作。其中,湖羊杂交生产产羔率为267%,杂一代母羊产羔率213%。

从我场的试验结果来看,以湖羊为母本肉用绵羊为父本进行肉用肥羔生产,既充分显示了其杂交优势,又保持了湖羊繁殖力这一优良性能。据吉林农大马宁教授的研究,即使含湖羊血1/8的杂种羊,其产羔率仍能保持在180%以上,更说明了湖羊繁殖力高、且遗传性能稳定、杂交优势明显这一特点。这是别的绵羊地方品种所不具备的。

在肉畜生产中,窝产肉量是恒量肉畜品种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尽管湖羊本身的肉用性能不是很好,但作为母本杂交后,增加出栏率部分已足够弥补了本身的缺陷。

2、适应高热高湿环境,是长江以南湿热农区适应饲养的绵羊品种

湖羊的祖先是蒙古羊,据资料记载,公元10世纪初,黄河流域的居民大量南移,同时把饲养在冀、鲁、豫地区?quot;大白羊"(现今的小尾寒羊)携至江南。经过800多年驯养,形成了今天的性能独特的湖羊品种,尤其是适应了太湖流域夏季环境湿热,梅雨季节特别长气候条件。

例如,今年夏季江南一带天气特别炎热,33-35℃天气持续了1个多月,其中有一个多礼拜最高温度在37℃以上。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种羊场内的湖羊表现基本正常,即使在午后最高温度时段,仍能正常采食、反刍,只是呼吸表现略快。而场内的特克塞尔、陶赛特就适应不了,部分羊表现为呼吸急促、停止反刍和采食,甚至个别羊中暑死亡。湖羊的杂交后代表现也不尽相同,其中二元杂交后代与湖羊接近,基本上没有不良反应,三元杂交后代也有少部分出现停止采食和反刍现象。

由此可见,在南方夏季炎热地区,外来绵羊品种引进后,未必能很好地表现其优良性能。而地处长江以南唯一的绵羊地方品种-湖羊,早已适应了炎热、潮湿环境,值得在南方农区、山区大面积推广。

3、适应于舍饲圈养,不破坏植被

湖羊适宜舍饲圈养这一特性也是原产地环境所形成的。太湖流域因缺乏放牧地和多雨等不利因素,同时农民为了养羊积肥,湖羊终年局于一隅,因而形成了舍饲圈养习性,也形成了头清秀、颈细长、胸狭窄和四肢纤细等不宜放牧的体型。利用湖羊这一特性,发展种草养羊,推广湖羊养殖生产,既符合我国农区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又能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国的北方和西北地区沙尘暴连年加剧,尽管羊不是罪魁祸首,但毕竟脱不了干系。国家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制定了退耕还林、退牧还林战略。国家财政、农牧等部门均拟订相关项目,新疆等省份已开始实施该项目。如新疆建设兵团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计划引进10万只湖羊,已从江苏、浙江引进湖羊2万多只,目的就是利用湖羊高繁和适应舍饲圈养特性,在不破坏草原和植被的前提下,发展养羊生产,落实退牧还林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可以预测,今后将有更多的省份调运湖羊,来发展畜牧养殖业,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4、适宜高密度饲养,进行短期催肥

根据我场记录统计,湖羊2月龄羔羊平均体重在16kg左右,在6月龄达到30kg左右。在30公斤体重时可以进行高密度饲养,进行短期育肥上市。据我场试验观察,湖羊育成羊饲喂配合颗粒饲料后,反刍累计时间从325.04分钟缩短至277.2分钟,且反刍持续时间缩短,间隔时间延长,但生长速度反而提高30 %左右。同时,肥育羔羊饲喂颗粒配合料后大幅度减轻了饲养员投料和清扫工作量,提高劳动效力。因此,完全可以根据试验结果,利用湖羊适合饲圈养特性,对羔羊进行短期催肥,然后上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绵羊 母本 后代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