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减少热应激
奶牛泌乳的最适温度为4~20℃。温度高于32℃时,奶牛体温升高,呼吸和脉搏加快,采食量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产奶量下降,乳脂率降低。炎热天气下在奶牛口粮中添加保护性脂肪,既能增加能量摄入量,又可以把热应激减少到较低限度,因为保护性脂肪不参与瘤胃发酵,不会成为体温升高的直接热源。据刘艳琴等(1999)报导,炎热夏季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对奶牛的热应激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使呼吸频率和脉搏次下降,血糖浓度升高,产奶量明显升高(p<o.05)。秦立虎(1997)的研究也发现,在热应激状态下,为降低奶牛的体温,添加保护性脂肪是较为合适的。
3.提高繁殖性能 添加脂肪酸钙可改善奶牛繁殖性能,因为添加后,缓解了奶牛在泌乳盛期的能量负平衡,可抑制奶牛产后体重减轻,保持良好的体况,形成发情早,受胎率高的效果;另外脂肪中的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可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在奶牛泌乳早期的日粮中添加保护性脂肪。可缩短奶牛产犊与再次妊娠的时间间隔。Boodilu(1993)的试验表明,饲喂脂肪酸钙的母牛一次情期受胎率从61%提高到87%。Den也报导,对奶牛饲喂脂肪酸钙后,妊娠率提高10%~20%,奶牛使用寿命延长0.5~l年,乳房炎发病率降低20%~30%。
4.提高体脂不饱和度 由于保护性脂肪在瘤胃中不降解,可直接进入小肠消化吸收,因而日粮中补充保护性脂肪可提高体脂不饱和度。试验表明,250kg的牛每天饲喂3kg保护脂类取代相同的常规饲料,经过8周时间,其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由原来的1~2%提高到20%以上(王汤臣、赵玉玲,1994)。
5.其他作用 添加保护性脂肪能提高能量进食量,从而避免由于高精料进食量造成的粗纤维进食量下降所导致的低乳脂综合症、奶牛酸中毒及其他代谢障碍,减少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另外.添加保护性脂肪,还可通过减少甲烷的产生,降低能量损失;还可以减少饲料中的尘埃。Kronfeld等(1980)研究表明,泌乳奶牛日粮中添加动物性保护脂肪,血中葡萄糖含量上升,β-羟丁酸及乙酰乙酸浓度下降,对于防止高产奶牛泌乳早期酮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作用效果的因素
1.保护性脂肪产品的类型
保护性脂肪必需是在瘤胃中稳定而不被溶解,在小肠中又要被最大限度地消化吸收。保护性脂肪产品中碳链越短的脂肪酸越容易被吸收,不饱和脂肪酸较饱和脂肪酸容易吸收。J.I.Fernadez(1999)报道,在钙盐组分中,当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例相等时,在皱胃中能更有效地被溶解,此时小肠对脂肪酸的吸收率可达95%。Ketels等(1989)指出,在保护性脂肪产品中,不饱和脂肪酸比值越高,其代谢能值越高,当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两者的比例接近4时,代谢能值达最大,此时脂肪的利用率也达最高。 2.脂肪的添加量 保护性脂肪虽然对奶牛有很多好处,如果添加过量,除了造成浪费之外,还会降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进而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一般其添加量为:加入脂肪后,使奶牛日粮中总的脂肪含量达到5%~6%时,则利用率最佳。Palmquist(1993)报道,决定补加量的最好方法是:奶牛日粮中总的脂肪含量应与奶牛所产奶中的脂肪量相等。比如说,一头奶牛每天产奶40,其乳脂率为3.7%,则乳中脂肪总量为1.48;该奶牛一天的干物质采食量为25kg,其中的脂肪含量为3%,则日粮中脂肪的总含量为0.75kg;这样需要补充的脂肪量应为0.73kg,占整个日粮的3%,所以此时3%的脂肪添加量是较合适的。至于到底加多少保护性脂肪为最合适,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都报道为3%~5%。但加量小于3%时,效果不明显;而大于5%~6%时,对奶牛生产会有副作用。
3.添加时间
奶牛产犊后,体力支出比较大,此时任何应激都会影响其产奶性能,所以不宜在奶牛产后就添加保护性脂肪。一般在产后3~5周开始添加效果较好,添加后产奶量会有暂时的下降.但随后产奶量会增加,并且产奶高峰期会延长,因此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会增加。也有人报道在泌乳盛期和炎热夏季使用,效果较好。在泌乳后期添加,效果往往不明显。
4.日粮组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n/4/2009-07-07/1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