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布鲁氏菌病概述


推荐:购买《养牛技术》VCD光盘,请到VCD商城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现就该病的发生历史及疫情分布情况、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诊断、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历史及疫情分布?

1.1 历史 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别。1860年Marston对本病作了系统描述,将伤寒与地中海弛张热相区别,把本病作为临床上一种独立的传染病提出来。1887年英国军区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英国士兵脾脏中分离出羊种布鲁氏菌?(Br.melitensis)?,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1897年Hughes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或“波状热”。后来,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命名为“布鲁氏菌病”。1897年Wright与其同事发现病人血清与布鲁氏菌病的培养物可发生凝集反应,称为Wright凝集反应,从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1879年,丹麦学者Bang和1914年美国学者Traum又分别从流产母牛的羊水和猪流产胎儿中分到牛种布鲁氏菌?(Br.abortus)?和猪种布鲁氏菌?(Br.suis)?。1921年南非学者在意大利从病人身上分离出牛种布鲁氏菌;1924年在北美洲从病人身上分离出猪种布鲁氏菌。在流行病学上首次证实了病牛和病猪是人布病的另两种传染源。1953年,Buddle发现了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r.ovis)?,1956年,Stoenner发现了沙林鼠布鲁氏菌?(Br.meotomae),1966年Carmichael发现了犬种布鲁氏菌(Br.canis)。?

我国古代医著中对本病虽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于重庆对本病作正式报道。1916年在福建发现布病病人;1925年在河南发现布病病人,并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羊种布鲁氏菌;1932、1936年及1949年,谢少文先后在北京地区发现布病病人;1936年在内蒙发现病牛,并从流产胎儿中分离出牛种布鲁氏菌。同年,日本人北野正次等在吉林发现羊感染率达33%。1938年,日本人广木彦吉在吉林发现布病病人。?

1.2 疫情分布

布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凡有牲畜的地区都有布病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在160个国家和地区中就有123个国家和地区有布病发生。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解放前在牧区常有流行,在北方农区也有散发。解放后国家成立了专门防治机构,发病率逐年下降,近年来,个别地区又有回升趋势。?

2 病原学

?

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或短杆状、边缘稍凸或直,末端钝圆。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或卵圆形,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菌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马尔他布鲁氏菌)(生物型1~3),牛种(流产布鲁氏菌)(生物型1~7、9)。猪种(生物型1~5)及绵羊附睾种,沙林鼠种,犬种(各1个生物型)。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附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临床上以羊、牛、猪3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多种生物型的产生可能与病原菌为适应不同宿主而发生遗传变异有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检疫 布鲁氏菌病 抗原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