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27日电(记者孙亭文)近来,新疆北部的昌吉州、伊犁河谷、阿勒泰等地不断出现虫害、蝗灾、鼠患等灾害,致使当地农牧业损失严重,更危机新疆生态环境。为治理虫灾鼠害,改善生态环境,受灾地区多用在草原人工饲养鸡、鹅,招引粉红椋鸟和鹰等生物防治办法,配合化学防治,开展治蝗灭鼠行动。此举既可为当地农牧民带来经济效益,又可尽量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截至25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发生严重蝗灾的草场已达20万亩。据乌鲁木齐市草原监理站介绍,今年乌鲁木齐市发生蝗灾的草原将全部采取生物防治,除去已建的98座粉红椋鸟巢外,今年还将新建64座椋鸟巢,预计能招来10万余只椋鸟,控制六成发生蝗灾的草原。除椋鸟外,草原监理站还将1.05万只朗德鹅、麻花鸡下发到将发生蝗灾的区县,40台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械、价值32万元的生物制剂印楝素也已下发到位。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灾情同样严重的昌吉市也已确定以生物防治为主、生物化学方法为辅方式,在蝗虫主发地建8座人工招引椋鸟鸟巢;同时与当地农民签订7万只牧鸡治蝗合同,降低蝗虫对草场的破坏。
为有效控制草地鼠害,逐步恢复沙漠植被,乌苏市投资20万元人民币启动“草地无鼠害示范县”项目,预计8月底400个鹰墩鹰架等生物防治设施完工,采用人工毒饵和建设鹰墩鹰架招鹰灭鼠。
据了解,利用椋鸟灭蝗,是目前人类生物治蝗的最佳方法之一。椋鸟以蝗虫为主食,每天最多可以捕食180蝗虫,一只椋鸟可以控制两亩地的蝗灾。在草原上放养鸡、鹅消灭虫害以及招引鼠类天敌鹰来灭鼠,既可减少化学药品对草原的损害,还可以为当地农牧民带来经济效益。
今年新疆草原生物灾害将偏重发生,预计危害面积2.33亿亩。新疆治蝗灭鼠指挥部要求各地草原部门在防治季节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因地制宜采取应急治理和生物治理并举的方式严控灾情,将危害损失降到最低。
<--function: content() parse end 0ms cost!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j/3/2010-05-28/13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