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鸡法氏囊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1发病情况

  我县王某饲养的1 000只肉鸡在30日龄时突然发病,发病率为30%、死亡率10%。主要症状是排黄白色水样稀便。曾用氨苄青霉素、土霉索等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于是到诊所就诊,经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鸡群很快恢复正常,1个月后长势良好。

2临床症状

 鸡群中有30%的病鸡精神沉郁,呆立,羽毛松乱,无光泽,食欲减退、厌食、缩头,饮水增加,排白色或黄色水样稀粪,泄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病鸡扎堆,走路缓慢,最后衰竭而死。

3剖检变化

 剖拉8只病死鸡,部分鸡只可见气囊馄浊增厚.心包膜、肝脏表面有黄白色于酪样物;还有一部分鸡只的肝脏轻度土黄,肠道潮红或轻度增厚粗糙,个别有轻度集合滤泡肿;肾脏微肿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囊内瓣膜出血,有白色于酪样物或脓样物,个别外膜水肿,其中2只法氏囊呈紫葡萄样。

4实验室检查

4.1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鸡的增厚气囊、心脏、肝脏及表面的黄白色酐酪样物,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上,培养24小时观察,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18乳白色的中等大小的苗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菌落。

4.2涂片镜检

 取菌落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两端钝圆,呈粉红色,无芽孢。

4.3生化实验

 该分离菌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能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硫化氢;M.R试验和吲哚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

4.4药敏试验

 采用药敏片法对该分离菌作药敏试验.本菌对“呼治肠安”(丁胺卡那)敏感,“菌威”(甲磺酸培氟沙星)、新霉素次之。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鸡法氏囊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5综合防治措施

  将病鸡隔离饲养、治疗。鸡舍用蓝光(过氧乙酸)消毒液1:800倍带鸡消毒1次,鸡舍周围用2%-4%火碱喷洒消毒,并用“伟康”(复合过硫酸氢钾)1:1000倍饮水消毒;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双价高免卵黄抗体肌肉注射,每只鸡2毫升;“富特”(黄芪多糖)、“毒获灭”(利巴韦林)饮水.连用3天;禽用白细胞干扰素口服,每1 000只1支;先锋B、泰乐菌素早晚2次钦水.连用3天。

  以上药物连用3天后控制了病情,停止死亡.患鸡逐渐康复。

6小结

6.1免疫效果不佳

  主要是不注意对环境消毒,舍内通风不良、潮湿、闷热,氨气浓度过大.鸡只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病,造成机体局部和体液免疫下降,难以抵御外来传染性法氏囊炎强毒株的入侵,导致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

6.2疫苗及其使用方法的影响

  当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时,注射新城疫、传染性~’2-g囊双价高免蛋黄抗体,可起到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注射的高免蛋黄抗体必须是合格的.并在发病早期使用。注射部位要准确。在蛋黄抗体治疗时,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对大肠杆菌高敏的抗生素,同时增加多种维生素,有利于鸡群康复。

6.3免疫时鸡群的健康状况的影响

  应激或发病时免疫效果不佳,本次鸡群发病率高达30%,但通过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使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的了控制。

6.4加强鸡舍环境卫生的管理

  法氏囊病多发生在春、秋两季。由于法氏囊病毒野毒毒力增强,鸡舍消毒不严,环境卫生控制差等多种因素,可导致雏鸡和肉仔鸡发病呈蔓延和上升趋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抗体 大肠杆菌病 羽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