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病理表现形式 。近年来,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我国山东省,尤其青岛地区肾型传支发病率显著升高,造成养鸡业,特别是肉鸡饲养业不小的经济损失,从而引起广泛关注。

  肾型传支并不是由独立病毒引起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它是传支病毒株在鸡的泌尿器官上的一种特殊表型;或者说,它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某些嗜肾性传支病毒对鸡的全身性感染过程中在肾脏上的一种突出表现。

  研究表明,全世界所有肾型传支病毒株的总和并不显示其可构成一个独立的传支血清型。实际上,可以说任何一个血清型中的传支病毒都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其致肾病变作用。举例说,肾型传支在澳大利亚很普遍,除著名的“T株”外,几乎所有在澳大利亚分离的传支病毒都可或多或少地引起肾脏病变。对1990年自泰国分离的肾传支病毒株C90/66进行血清中和试验的结果表明,它不属于T株,与英国的IBV4/91株也没有关系,却和Mass型H120毒株关系密切。传支病毒的变异是十分复杂的。人类至今尚未完全理解和掌握它的全部秘密。也许我们现在可以说,肾型传支病毒(株)是在一定条件下,普遍的呼吸型传支病毒在生物学特性及血清型水平上的一些变异种。

  本病只感染鸡,肉鸡特别易感,其他家禽不感染。雨季和寒冷季节多发。以地区性散发形式为特点。易感日龄在15~50日龄之间,尤以3~6周龄为发病高峰,此点与传染性法氏囊病几乎雷同。

  肾型传支的典型病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3周龄左右)有轻微呼吸道症状,常被忽视而在2~4d后消失;第二阶段在发病后7~10d(即4周龄左右)出现死亡高峰,鸡群全身症状突然加重,精神沉郁,厌食,排出灰白色稀便或白色糊状粪便,有时呈水样下痢,严重失水,脚爪干枯(俗称“枯脚杆”或“干爪病”)。整个病程21~25d,死亡率10%~30%。一般在6周龄以后病情趋缓,死亡率降至1%以下,但生长明显缓慢,饲料换肉率下降。

  肾型传支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肾脏,表现为双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因聚集尿酸盐使肾脏呈槟榔样花斑状。两侧输尿管因沉积尿酸盐而变得明显扩张,增粗发白。慢性病例,肾褪色,肾实质中布满粟粒大小的黄白色尿酸盐结节,有时可至黄豆到蚕豆大小(肾结石)。有的病例,一侧或双侧输尿管完全为白色尿酸盐堵塞,形成输尿管结石和尿潴留。有时在心包膜及肝脏表面也积有尿酸盐,似一层白霜,此即为内脏型痛风。泄殖腔内积满白石灰膏状尿酸盐排泄物。

  肾病变的严重程度取决于6个主要因素:①毒株性质;②母源抗体水平;③性别(雄性死亡率雌性);④营养状况(高蛋白质饲料鸡死亡率低蛋白质饲料鸡,这与尿毒症水平有关);⑤品系,肉仔鸡发病率最高;⑥感染的日龄(发病日龄越低,死亡率越高)。此外,还与患鸡的免疫系统状况有关。初步统计表明,使用高毒力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肉鸡,肾传支发病率比例较高。

  肾型传支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从发病日龄,白色稀便,严重脱水,加上剖检时发现的严重肾肿及尿酸盐沉积性花斑肾,即可初步诊断。肾型传支缺乏胸肌和腿肌的出血,也没有闪电式病程和尖峰式死亡,一般不会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相混淆。尽管有的传支毒株也可引起法氏囊的水肿和一定程度出血,但用法氏囊组织悬液与传染性法氏囊病阳性血清作琼脂扩散试验,即可鉴别真伪。

  肾型传支的预防,除作好鸡场的生物安全管制和隔离、消毒外,主要以接种疫苗为主。对于肉鸡和肉种鸡来说,如果当地存在肾型传支的疫情或疫情威胁,那么,除了做好普通型传支疫苗的免疫以外(如,H120,Ma5等),还应该选择质量优良的肾型传支疫苗进行免疫(如,H120+28/86肾传支)。在青岛地区的某些肉鸡场,1日龄使用ND-VH+H120+28/86(点眼或滴鼻)后,一般来说,肾型传支极比较少见。相反地,如果只接种H120或Ma5疫苗,那么,肾型传支就比较多。然而,去冬今春以来,做过H120+28/86疫苗免疫的部分肉鸡场,肾型传支的病例逐渐多了起来。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实可以分离到致侏儒胚的传支病毒。究其原因,在排除了免疫操作和疫苗质量方面的影响之后,可能和肾型传支的变异(包括毒力变异和分子变异),新型传支病毒的侵入以及鸡体免疫状态有关。由于新出现的肾型传支病例大多数发生在采用高毒力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活毒疫苗,以减轻对免疫中枢的损伤和压力。这不仅对肾脏传支的预防有利,对其他的传染病,特别是对鸡新城疫、禽流感和大肠杆菌病的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免疫 肉鸡 传染性法氏囊病
下一篇 :预防鸡霍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